张子保在北京反腐记者生涯中,接到不是本职工作的电话每天大约5百多次,还有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咨询信件,都是农村土地、拆迁纠纷、村官倒卖土地、贪污公款、包养情妇等案件。在咨询回答中,电话是我们和诉求人沟通的重要工具,但电话有挂断的时候,我们的服务却从未中断……
2017年,张子保接到了一个反映 :大爷说他姓刘,哽咽着讲了事情的来由。我一听就属社会新闻,是社会新闻,不属于我们管,我劝说刘大爷走司法途径、或者找当地政府以及社会新闻记者。
“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啊,你们反腐记者是我唯一的希望了。”他那无助的眼神和激动的话语,我耐心跟他解释,帮助他与当地部门取得联系,我又打电话又发函,前前后后一上午时间就过去了。后来,刘大爷又朝我们打电话来报喜来了:不到半个月,上级来人清理了在嫩江行洪区私自围堤七个群众,群众拍手称快。”
“刘大爷,你走后,我又派工作人员会对你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实的情况在互联网媒体连续二次曝光,以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予以解决。我还以反腐记者的名义给省委书记写内参反映。我在电话里说。
刘大爷说:‘’我谢谢你啊,不知怎样报答啊! ”
我说:“不用谢,人民赋予给我的权利应该还给人民!
人民群众越是信任,我们反腐记者就越要严格要求自己。每当看到农民兄弟姐妹那求助和期盼的眼神,我总是充满无穷的动力,撰写这些稿件非常有力、工作起来非常有精神。
在当中国反腐卧底记者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群众对中国反腐卧底记者的信任度越来越高。记得有一次接听电话,吉林省一个访民说:“我知道这个不属于保哥管,我的心里话想和你说,我就信任你们。”这样的信任让我为之动容。虽然我们反腐记者工作有严格的范围要求,对不属于我们管的事我们告诉他找社会新闻的记者、纪委、公安、律师等,但是群众对保哥的信任,让保哥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劝导和化解。
记者实名举报会成为新闻,不仅仅因为其职业身份的特殊性,更源于实名举报的光明磊落,而两者的组合自然更加让人关注。记者,被称谓“无冕之王”,既是权利的美誉,更是责任的厚重。由于职业的原因,记者较之他人可能更加了解相关情况、知晓真相,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驱使下,除了可以写新闻外,也可以出于正义与公心,行使公民职责——举报。这便是职业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区别之处。 记者是职业,一个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社会道义的职业;记者是符号,一个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地记录“昨天、今天与明天”的符号;记者是智者,一个用智慧与勇气捍卫法治尊严、传播正能量的使者,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社会的守望者,记者“话语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记者的职业责任蕴藏着正能量、超能量,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情况与问题,记者有责任去践行“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记者这一群体的座右铭。从语句的逻辑上讲,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顺延;从责任分配上讲,前者是职业责任的赋予,后者是职业使命的书写。一名优秀的记者,不仅要用稿件来担道义,还可以用其他形式来显大义。记者实名举报正是出于道义的担当,既可以认为是职业的衍生责任,更可以认为是职业责任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