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人2018年6月写的一篇文章。
摘 要:19大对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做出了新的布置,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西部地区共建自由贸易港十分必要,可以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加快促进西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实现。本文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 共建自贸港 全面开放 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措施之一是“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2018年4月,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其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意味着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大幕拉开,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新时代。因此,有必要对于我国建立自贸港体系,尤其是为了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共建自由贸易港区进行探讨。
一、自贸港的概念
(一)自由港
自由港(free port)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的港口,划在一国的关税国境(即“关境”)以外。这种港口划在一国关境之外,外国商品进出港口时除免交关税外,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只有将货物转移到自由港所在国消费者手中时才须交纳关税,但外国船舶进出时仍须遵守有关卫生、移民等政策法令。自由港是是开放度最高的一种特别税区,也是国际贸易最自由、监管最便利、政策最优惠的经济特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因此,自由港已经成为各国加强国际经贸关系的一种重要纽带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方式。
1.自由港主要的四大特征
(1)“境内关外”的开放特征,并且开放范围大。迪拜、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全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境内”即一国的部分领土,“关外”即在关境以外;“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即采取开放的企业准入制度、保税制度、优惠的税收和产业政策等。
(2)经济自由化特征,贸易自由度高。自由进出的航运运输、自由交易的贸易体制、自由化的货币金融制度、自由投资经营与自由流动的货物、人员管理。
(3)经济关系的国际化特征。自由港不分国别和社会制度,一视同仁,鼓励国内外资本投资和贸易往来,是多国经济交汇的地方。
(4)开放领域广,综合性功能,税负水平低。具备了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国际中转和出口加工、商业旅游等功能,以及优惠政策的综合性,除具备免税优惠外,还有一套适合国际经济的外资投资政策、金融外汇、股利汇出及出入境政策相配合。
2. 自由港的对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设立自由港有利于充分发挥港口的综合作用,降低交易成本,建立综合性、国际化的运输、加工服务体系,增加贸易附加值,同时也增加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自由港对一国或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能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1)最大限度地顺应了国际贸易便利化、交易成本最小化的要求,实现效益最大化。
(2)提高对区域发展的龙头和辐射作用,促进港口向综合性、多功能方向发展,使港口成为外向型经济中心,促进港口所在地区和国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港口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带动了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以港口物流为基础,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3. 各国自由港的优惠政策有很大不同
自由港虽然是目前世界上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各国自由港的优惠政策也有很大不同。
(1)发达国家自由港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相对较少。一是其自由港发展历史长久,是非常成熟的世界性市场,能够凭其实力和影响吸引国际贸易和资本;二是越来越多自贸区和共同市场的形成,使自由港优势逐渐弱化,并逐渐被取代。例如,2008年的《现代化欧洲共同体海关法典》彻底结束了各国自定的海关及税务优惠。”欧盟各国自由港区的一体化,意味着“优惠政策”一体化。现在,只有鹿特丹港凭借独特的优势和措施保持着优势。
(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经济特区正处于快速兴起和大发展的时期,其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往往较多。发展中国家主要靠这些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二)自由贸易港区
自由贸易港区是指各国和地区在对外经济交流活动中,划出一块特定的、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措施的自由经济区域。是为了发展转口和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解决劳动就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最终促进该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世界自由贸易港区的发展历程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转口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古典自由贸易港区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个阶段,以贸易、加工为主要特征的拓展自由贸易港区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60年代)。第三个阶段,以多元化发展的现代自由贸易港区模式(20世纪60年代至今)。20世纪60年代后,自由贸易港区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各国均将创建自由贸易港区作为发展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及振兴本国经济的试验基地和示范区。这一时期,自由贸易港区不仅从设立数目、区域布局以及主要功能上均有拓展,其设立形式也不再局限于自由港、出口加工区等形式,而是基本涵盖了自由工业区、自由商业区、自由物流区、综合性大型自由区、自由港市等各种形式,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现代自由贸易港区模式。
2. 制订特殊对外开放政策,形式多样,分布广泛
在自由贸易港区内,制订相应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放宽海关管制、实行减免关税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安全、良好、可靠的投资环境和便利的经营条件,设立事权集中、灵活高效的管理机构。该区与国内的其它地区实行严格隔离。全世界的自由港区发展很快,美国在1994年就达到了199个。
二、我国设立自由港和自由港区的必要性和难度
(一)我国自贸区与自贸港的区别
自贸区和保税港区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已经实施了自由港的某些政策,并具备了自由港的某些功能,这是我国目前与自由港特征最接近的特区,是试点条件最好的地区但与真正的自由港还有很大差距。
1.设区目的不同。我国设立目的侧重于成为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不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自由贸易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好处。不同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及国家发展战略也不同,这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度有关。
2.区域性质不同。我国的还尚不具备“境内关外”的开放特征。只是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海关管理等方面仍属于“境内关内”。
3.自由度不同。我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较低。海关监管等仍是一线、二线、区内三重管理,管制较为严格。尚无一线放开,贯穿于从货物卸船到运输再到转运全过程的“自由”和“便捷”的管理措施。
4.功能定位不同。我国的主要体现在优惠政策上,如税收政策,对人员出入境政策、自主投资企业政策和自由汇兑的货币政策等还考虑的不全面。
5.管理体制不同。我国的现在主要还是地方政府投资和管理,没有对这些特殊功能区的管理机构。而设立自由贸易港区的国家一般都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宏观管理与协调,具有权威性。
我国的主要差距表现在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自由度和便利化方面的不足。这些正是自由港能极大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二)建立自由港和自由港区的必要性
现在,国际贸易形态已有很大变化,贸易模式从在岸贸易、出口加工业,转向了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期货贸易等。在十九大之后,我国要进一步开放,搞自由港区对中国意义重大:一是促进国际枢纽港建设,二是通过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来增加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增值服务赋予码头新的使命,货物首先进入保税仓,除了做一些简单的流动性加工外,还要具备国际中转、配送、全球采购贸易功能,自由港就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要启动自由港战略时,首先要明确自由港建设的管理机构、管理政策、管理体制、管理功能统一的整体设计,少走弯路。建立有限型的和综合型自由港为主;自由港功能定位是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发展,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坚持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明确选择自由港试点地区的基本要求。因此,综合自由贸易港区将成为未来改革开放的方向。
2017年,汪洋副总理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十九大报告对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有3项重要举措,其中之一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他指出,“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我国海岸线长,离岛资源丰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专家也说明了这点。例如,余淼杰(2017)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张译文等(2018)在分析自贸港作用基础上提出了设立的建议。魏建国(2018)通过自贸港的探索要带动中国经济高水平地发展,推动全方位开放。自贸港为中国未来的开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对建立自贸港提出了六个条件,并说明对于自贸港的探索是未来5-10年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开放高地,也是未来20-5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领域。
(三)难度
自由港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关税区。例如,香港、新加坡,只有四种要税,其它东西基本上不要税,可以建立一种所谓以城市为单位,或者相对大的区域作为自由贸易港。我国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由于国情不一样,不同于其他国家设立的自由港区,也与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这类自由贸易城市经济不同。但一线放开,境内关外海关监管是共性。再有就是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有高度开放的物流服务。我国建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港区,首先面临的难度是需要在高层面上的立法,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欠缺。好在上海等自贸区的建设已经为修改法律适用范围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四)我国自贸港的体系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重要措施之一就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自贸港体系来支撑。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拉开了我国自贸港体系建设的序幕。
1. 我国自贸港的类别
从优化我国区域开放布局的角度,我国自贸港可以有三种类型。(1)离岛自贸港。如海南自贸港就属于这类。
(2)海港自贸港。这类自贸港将成为我国最多的自贸港。
(3)内地空港自贸港。我国幅员辽阔,尤其是西部地区,在有条件的空港建立自贸港也会是一种选项。
2.共建共享可以成为发展方向
由于我国设立自贸港还没有经验,不可能一哄而上,在数量上一定是有限制的。为了尽快形成我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让自贸港效应辐射门面更大,走共建共享的合作之路是可以考虑的。
在2018年两会期间,天津市市长张国清在天津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表示,天津正在积极申报“京津冀自由贸易港”。张国清表示,天津将加大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力度,积极申报“京津冀自由贸易港”,这个自由贸易港不仅是天津的自由贸易港,而是为整个京津冀服务的、是整个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天津这一举措为我国其他自贸港的建立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3.设想我国海港自贸港的设立辐射范围
根据我国现有的开放布局和海港情况,我国今后自贸港的布局可以考虑沿着海岸线从东向南设立多个自贸港。除了海南外,可能性大的海港是大连(辐射东三省)、天津(辐射北京、河北、内蒙、山西等)、青岛(辐射河南、江苏北部等)、上海(辐射长江经济带)、厦门(辐射江西、浙江等)、广州(珠三角、湖南等)、广西北部湾(西部省份)等。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的上海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天津会优先考虑。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湖北、四川、陕西在内的十个省市研究申报自由贸易港。为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笔者建议西部自贸港可以同时考虑。
三、共建“西南自贸港”带动西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建议
笔者在2017年的相关研讨会上,就提议在广西北部湾地区设立“西南中南东盟自贸港”。形势发展很快,条件更加成熟,尤其是天津与北京、河北共建自贸港的举措,更加坚定了由共建“西南中南东盟自贸港”升级为“西部自贸港”的信心,这一举措将对带动西部抱团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极为有利。
(一)必要性
共建“西部自贸港”是在广西北部湾港区范围内设立的自由贸易港区,包括国内西部地区,还可以让东盟的老挝在此建立“过境经济合作区”。其必要性如下:
1. 西部省份对东盟贸易额不断扩大
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除了广西,均是没有海港的内陆省份,随着其与东盟贸易量的增加,越来越需要有一个更加接近的海港与其合作。老挝在东盟十国中是唯一的内陆国,随着中老铁路2021年通车,通往中国海港将是其最先建成的铁路通道,对老挝从陆锁国向陆联国发展十分有利。
2017,西部地区对东盟的贸易额已经突破600亿美元。在这些省份中,除了对越南、老挝和缅甸的进出口有相当部分要走陆路外,其他货物到东盟均要通过海运。这就为共建“西部自贸港”奠定了物流货运基础。
2.中老经贸往来的增加,老挝需要有北上的海港通道
2016年和2017年,老挝经济增长率以7%以上的速度发展,预计2018年经济增长不低于7%,将实现出口50.15亿美元,进口49.78亿美元,人均年收入2536美元。2016年,中国对老挝工程承包合同额达67.1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30.1%,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位居第三。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老双边贸易额为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增幅在东盟国家中位居第二。据商务部合作司数据统计,2017年,我对老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达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9.1%,增长率在东盟国家中位居第一。2018年1-4月我对老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57140万美元,同比增长28.8%,投资总额位居全球第六,东盟第二。由于湖南对老挝投资的增加,老挝在长沙新设立了领事馆。2017年11月,习主席访问老挝,专门提出了要帮助其从陆锁国向陆联国发展,双边商定共建中老经济走廊。
3.适应东盟与欧盟贸易量扩大的需要
2016年,东盟-欧盟双向贸易额为2080亿欧元,服务贸易2015年为796亿欧元,欧盟是东盟最大直接投资来源地,2015年为233亿欧元。2017年3月,在第十五届东盟经济部长与欧盟贸易磋商会上,欧盟期望通过打造欧盟-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继续深化两个地区间的经济关系。欧盟已与越南和新加坡达成了自贸区,目前正与印尼、菲律宾等进行谈判,欧盟-东盟区域自贸协定是双方终极目标。这将有利于东盟与欧盟经贸往来的扩大。越南与欧盟自贸协定于2018年初生效,这有助于越南实现到2020年对欧盟出口额增长50%的目标。2016年,东盟-欧盟双向贸易额为2080亿欧元,其中越南对欧盟出口340亿美元,增长10%,顺差263.4亿美元。越南还加入了欧亚联盟,这有利于越南产品更好地进入俄罗斯市场,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100亿美元。
4.边境重点口岸开放开发试验与复制的需要
广西东兴市是既有海又有陆的边境地带,是我国首批边境重要的开放开发试验区。该自贸港区要包含这块范围,可以让该区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可以更好地与对面的越南边境特区对接,形成边境重点口岸自贸区的标杆效应,其有关经验可以复制到全国边境重点口岸。
新疆的中哈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我国第一个这类的合作区,其经验同样可以复制到我国其他沿边地区。
以上分析说明,在广西共建“西部自贸港”不仅对西部地区很有必要,而且可以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我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二)可行性
在广西共建“西部自贸港”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是广西“三大定位”实现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除了两个核心区外,中央明确第三个定位的省份就是广西,要求其建立东盟大通道,建好面向西南中南开放的战略支点以及衔接“带路”的重要有机门户。现在形势的发展,从广西港口到新疆的铁路货运双向班列已经开通。重庆、成都除了早期开通的“渝新欧”和“蓉新欧”外,在2017年9月后先后开通了“渝桂新”和“蓉桂新”班列。2018年5月,“昆桂新”也开通了。2017年11月28日,中欧班列中国南宁—越南河内跨境集装箱直通运输班列首发。2018年4月,越南和哈萨克斯坦双方商定共同发展过境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中越(凭祥—同登)铁路口岸的物流运输线路,实现两国集装箱班列双向开行,以及越南往欧洲、俄罗斯、中亚方向班列双向开行。以上说明以重庆为主要枢纽,两头连接新疆和广西的大通道已经正常运行,中央对广西的“三大定位”已初步实现。
2.已有相关的合作机制。2018年,国家发改委同意将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库予以重点支持;商务部同意将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纳入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与新加坡合作推进。在国家商务部的牵头下,2017年8月31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地政府《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及四地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支持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建设的合作备忘录》在重庆市正式签署。后来,该协议范围又扩大到了西部地区的十个省份。2018年,广西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提出关于“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的提案,得到了广西、贵州、四川、甘肃、重庆、云南、青海、陕西八个省区市全国政协委员的响应,8个省区市的23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名建议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该提案在积极落实之中。这为西部共建“自贸港”提供了很好地前提条件。
3. 设立老挝过境经济区的可行性。2012年,在老挝与蒙古政府间经贸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蒙古国官员说,为扩大经济合作,蒙方将从老挝长期租用1万公顷土地从事种植业(水稻)和建立木材加工厂。老挝可在蒙古国开办养殖场,养殖肉用羊和马。中国可以参照这种土地互换合作模式,在老方租用土地搞农业开发,老方在中方的广西海港区租地建设“老挝过境海港区”。在这块飞地里利用东盟(老挝)原产地证拓展国际市场大有可为,尤其是在中老铁路2021年完工后将更加有利于该区的运作。目前,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该项目可将中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有规划和政策支持。在我国2017年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要求探索建设“飞地产业园区”、跨省合作园区等合作模式,鼓励和支持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共建进口资源深加工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通过建立“西部自贸港”就是“飞地经济”的极好探索,具有很好的可复制性,值得先行试验。
(三)有关建议和措施
1.新规划西部大开发格局,共建新西部大通道
共建“西部自贸港”可以加快西部地区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因此,对“十三五”西部大开发规划中的西部开发空间格局(图1)要有一个修改,新规划一条西部大通道。原来规划中的“两纵”是包头-昆明和二连浩特-南宁。现在
这条新西部经济走廊实际上近似蜈蚣状,特别是现在西安到银川的高铁通车后,该西部大通道实际上可以辐射到我国全面的西部省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同时,将西部多个内陆和沿边开放试验区连接在一起(见图2)。现在,最重要
资料来源:图1和图2均来自“十三五”西部大开发规划
的是将内地的三个自贸区(西安、成都和重庆)连接在一起。由于共建西部自贸港,可以让这三个自贸区如虎添翼,形成全新的开放空间——自贸区+自贸港。例如,重庆自贸区+重庆飞地自贸港。重庆就可以更好地从海陆空设计立体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2.西部自贸港应具有以下功能。(1)自由口岸。要使商品进出口、交通工具进出、资金流动、货币兑换、人员进出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都不加限制。便于运输、贸易、投资、旅游等功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2)自由贸易。促进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国际贸易、加工贸易、边境贸易等的发展。(3)自由运输。由逐步完善的集、疏、运交通网络体系,适时自由交通运输制度,担负起商品、人员及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运输任务。通过海陆联运、空陆联运、陆路、水路运输路线,把该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4)负面清单的招商引资。该区面向世界高度开放,只要符合法律法规,一律给予经营上的方便和优惠。(5)出口加工。要保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临港加工工作的发展,带动其腹地经济发展。(6)国际旅游。在该区内实施人员自由进出的政策,通过落地签证和免签证等措施,促进旅游人员观光、购物等活动的开展,达到繁荣商业和贸易的目的。
3. 该自贸港的产业侧重点。一是与贸易相关的产业(物流分拨、跨境电商等),二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如全球协同研发和创新,基于互联网的高端加工制造等),三是围绕跨国企业国际市场布局产生的新型业态(如贸易和服务结算中心、全球资源管理中心等)。
4. 技术创新。例如,可以学习新加坡推出的全国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贸易网的经验,用互联网+来打通海关、税务、安全等超过35个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部门,所有通关程序统一经该网办理,多文本成为1份电子文档,通关时间缩短至几分钟。
5. 还可以包括自由贸易空港和内河港。现在,珠江-西江粤桂合作试验区已是国家发展战略,大珠江涉及到贵州和云南的发展。为了有利于江海互动,实现更好的区域合作,建议利用现在比较闲置的梧州机场开辟自由贸易空港,也可以考虑将梧州内河港一起包含进去。“西部自由贸易港”中可以包括北海机场的自贸空港。
6.与西部省份一起做好其可行性报告,一起申报。要提高“西部自贸港”设立的成功率,西部省份一起申报是关键之举。广西首先可以与这些省份一起商定,做好该港区的可行性研究和申报文件,从两个渠道积极申报。一是直接上报到国家有关部委,直到国务院。二是通过这些省份的人大或政协共同拿出提案,通过“两会”渠道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
7. “老挝过境经济区”是该自由贸易港区中最特殊的区域,特区中的特区,飞地中的飞地。区内挂老挝国旗,由老方管理,“老挝制造”原产地证将在此区颁发,这是该区最亮点之处。该区已无放开一线、管理二线等概念,而是参照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管理。
8. 法治建设亟待突破。尤其涉及到“老挝过境经济区”,相关的法律定位、模式、程序和内容的调整均需跟上,才能适应新发展需要。
9.与香港和新加坡合作,开通该区港口的远洋航线。要吸引西南的货物走广西,广西需克服海港没有远洋班轮的短腿,因此可以考虑与新加坡和香港地区共建远洋航线。让香港去欧洲的班轮以及新加坡去美国的班轮在广西港口靠港,就可以解决广西没有去美洲远洋班轮的问题。有了这两条远洋航线,会有利于在该自贸港区开展更多的灵活业务。
总之,在广西共建“西部自贸港”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国内,不仅可以影响和带动西部开发开放,还可以复制相关经验影响到我国其他的边境重要口岸。在国外,还可以推进我国与老挝的合作,帮助其从陆锁国转变成为陆联国,连通东盟各国与中亚和欧洲的陆路铁路联系,连通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西部自贸港”可以更好地让我国西部地区乘“一带一路”建设东风,加大西部开放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以及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全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参考文献:
[1] 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7-11-10.
[2]余淼杰. 理解自由贸易港须抓住“境内关外”这个关键词[DB/CD]. 中国智库网,2017-12-01
[3]魏建国.自贸港不是自贸试验区的简单升级[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1-08
[4] 胥会云、郭丽琴.自贸港助推全面开放新格局,市场期待超预期改革开放[J].第一财经,2018-02-17
[5] 张译文、程建.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