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学:让画面中的元素达到平衡,才算是成功的构图模式


构图贯穿于摄影的整个过程,它强调的是一种人为的参与,是一种艺术审美行为。在摄影创作中,众多摄影家总结出了构图的形式,即构图规则,它们是符合人们审美视觉构图习惯的,合理使用这些规则,能够轻松拍出摄影照片。但,你真的了解这些规则吗?你知道它们遵循什么原理吗?

多方面认识构图:

摄影学:让画面中的元素达到平衡,才算是成功的构图模式

 

摄影构图可以理解为将照片所涉及到的各种元素进行有意义的安排和处理,讲究一定的艺术技巧与表现手段,以此获得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摄影者在分析摄影大师的摄影作品、获奖作品、吸引注意力的图像时,不难发现,它们多少都遵循一定的构图模式。这些构图模式有助于将画面分成若干个静态元素和动态元素。而成功的构图往往源于画面中动静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静态元素具有稳定作品,动态元素能够增强动力和张力。

画面元素达到平衡:

摄影学:让画面中的元素达到平衡,才算是成功的构图模式

 

成功的构图模式在一张照片中能让所有元素达到平衡,实现动静结合,有故事、有内涵、有美感。

摄影学:让画面中的元素达到平衡,才算是成功的构图模式

 

摄影者可以采用的构图模式:三分之一原则,让关键元素位于照片的三分之一分界处,要么是垂直分界线,要么是水平分界线;对角线原则,通过其引导并瞄准视线;放射线原则,很多构图线条穿越整幅影像并汇合成一点,起到动感平衡的作用。

建立有效视觉沟通:

摄影学:让画面中的元素达到平衡,才算是成功的构图模式

 

摄影构图是视觉沟通的艺术,摄影者要达到画面元素的平衡,离不开观察。摄影者要学会在实践中构图。

构图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并不是一定要强调遵循构图的形式,而是要有构图的意识,也就是画面经营的意识,让构图看上去合适,结构上能够达意。

摄影者在观察后,确定取景场景后,通过不同的比对,确定去景点,考察不同的角度,进行摄影画面的最终确定,将画面中的元素分为动静元素,利用构图模式使其均衡。

摄影,离不开构图,更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离不开构图意识。摄影者在进行摄影构图时,要结合自己的审美观察,结合画面元素进行构图,发现独特之美、表达深刻内涵。

本文由赵许生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展示,谢谢分享。

赵许生艺术简介:

摄影学:让画面中的元素达到平衡,才算是成功的构图模式

 

赵许生,河南遂平县人,八十年代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系,摄影家、作家、航空摄影专家、资深媒体人、中央级媒体副总编辑、主任记者、中国百家媒体记者联盟发起人、赵许生摄影实战营首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