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截止现在,世界经济共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以蒸汽动力机代替畜力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电能的突破、普遍和应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是其最重要的标志。
第三次是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是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前两次工业革命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发生,正完整经历第四次从萌芽到发展壮大。
管理的贡献
技术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毋庸讳言,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更是至关重要。
曾经李兄评价: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不是十百、百倍,而是以千倍计。
科学管理之父法泰勒所做的流程分解和管理,提升了人们协调、配合的能力,分工得以用专才来取代全才,科学管理导致了自动化生产线的诞生,催生了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进步和管理学的诞生给经济发展插上了两只翅膀,得以让经济高速发展。
优化流程和步骤
工业社会里,科学和技术的深度、广度已经远超以往,不会再出现像居里夫人横跨多个专业的现象级的人才了。
分工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分工之后,接下来就是不断地、反复地优化流程,给每一个人赋予特定、明确的流程,督导每个人完成特定的任务——每个人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是工业时代的基本要求,这就是经常被提起的“靠谱”。
在工业社会里,个人和组织的能力非常重要,只是“靠谱”更重要。(34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