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国的发展史


 乌兹别克汗国

  乌兹别克汗国[1428---1468],故又称阿布海尔汗国,昔班家族王子阿布海尔为乌兹别克汗国创建人。

  昔班是拔都的弟弟,1350年左右改名“月即别”;昔班家族王子阿布海尔为乌兹别克汗国创建人,故又称阿布海尔汗国;1468年阿布海尔在与哈萨克人的决战中被杀,三年后[1471年],乌兹别克人被东察合台汗国驱散;留在阿布海尔汗国的游牧人称为乌兹别克人,从阿布海尔汗国分离出去的人称为哈萨克人。

  博剌克 1423—1428,白帐人,金帐汗,被逐后建。

  阿布海尔汗 1428—1468,被杀,国亡

  布哈拉汗国

  布哈拉汗国(英语:Khanate of Bukhara;乌兹别克语:Buxoro Xonligi;塔吉克语:Χоноти Бухоро)是1500年至1920年间位于中亚河中地区的一个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国名因16世纪中叶迁都至布哈拉(今塔吉克斯坦布哈拉)而得名,一度为强盛的中亚军事封建王朝。1920年爆发革命,被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推翻。

  布哈拉汗国为中央集权封建王朝,设有比较完善的官僚机构,布哈拉的中央宫廷为王朝权力的中心,但仍保留着不少游牧部落社会、奴隶制以及分封制残余。

  19世纪初,其疆域除泽拉夫尚河和卡什卡河流域外,还包括今土克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的部分地区,以及锡尔河北岸、突厥斯坦城及其附近一带,鼎盛时期还囊括了波斯的霍拉桑。布哈拉汗国原定都于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16世纪中叶迁至布哈拉。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其次为塔吉克人。居民多从事农业、牧业,其中灌溉工程较为发达。

  布哈拉汗国共分为三个王朝:昔班尼王朝(1500年—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又称“札尼王朝”,1599年—1785年)和曼吉特王朝(又称“海达尔王朝”、“布哈拉埃米尔国”,1785年—1920年)。

  1500年,乌兹别克人首领昔班尼率兵自北进入河中地区,占领撒马尔罕,推翻帖木儿后裔在中亚的统治,建立昔班尼王朝。该王朝原定都于撒马尔罕,1561年迁都布哈拉,遂称布哈拉汗国。1505年,昔班尼夺取花剌子模,1507年,攻取赫拉特,灭帖木儿帝国。1510年,昔班尼为费尔干纳统治者莫卧儿王朝的巴布尔和波斯人的萨法维王朝联军所败,阵亡于梅尔夫城。昔班尼死后,国家濒于崩溃。1512年,昔班尼之侄速云赤执政时,率军在尼尔杜万战役中打败萨法维王朝和巴布尔的军队,恢复和巩固了乌兹别克人在河中地区的统治。在阿布德•阿拉赫二世统治时期,布哈拉汗国国势强盛,重新征服霍拉桑、花拉子模,夺取费尔干纳和塔什干,并侵入哈萨克草原腹地。1598年,阿布德•阿拉赫二世死后,国内动乱,霍拉桑等地复失。

  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开始统治布哈拉汗国。该朝伊玛目•库里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以伊斯兰教法治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商业繁荣,纺织品、陶器、纸张远销国外。其后乌兹别克人各氏族割据势力日渐强大,王族内讧加剧,波斯萨法维王朝、阿夫沙尔王朝、印度莫卧儿王朝和希瓦汗国也乘机频繁入侵。苏布汗•库里在抵御外部入侵和平定内乱中取得一定成就,但汗国日趋衰落和陷于分裂。18世纪前期,浩罕(中心在费尔干纳)从布哈拉汗国分裂出去,建立了独立的浩罕汗国。1740年,波斯纳迪尔沙入侵,阿布都拉•哈兹投降,于1747年遇害。乌兹别克封建王朝逐渐重新成为波斯各个封建王朝的附属国。

  阿斯特拉罕王朝末代可汗阿布•加兹统治期间,曼吉特首领马桑•沙•穆拉德迎娶其女,建立曼吉特王朝。在他统治期间,采用“埃米尔”称号,实行行政和财政方面的改革,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了布哈拉汗国的中央政权。纳斯尔•阿拉赫•巴哈杜尔统治时期,加强军队建设,不断扩张领土,力图称霸河中地区,并多次出兵对浩罕汗国进行军事干涉。1868年,在穆扎法尔丁•巴哈杜尔统治时期,布哈拉汗国沦为沙皇俄国的附庸。1920年9月,当地人民和苏俄红军推翻曼吉特王朝,建立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布哈拉汗国正式灭亡。

  希瓦汗国

  希瓦汗国(1512~1920) Khiva,Khanate of 英文名称:Khanate of Khiva,俄文名称:Хивинского ханства延续时间:1512年- 1920年中亚的封建国家。又称花拉子模汗国。位于阿姆河下游的花拉子模绿洲,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次为土库曼人、卡拉卡尔帕克人和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

  希瓦汗国所在的地区古代为花剌子模的领土,后花剌子模先后被蒙古帝国、帖木尔帝国和波斯征服。1512年花剌子模绿洲居民发动起义,伊斯兰首领方教士首领鼓动下赶走波斯总督,摆脱波斯统治,拥立乌兹别克王族伊尔巴尔斯(1512~1525在位)为汗,建立独立的国家。即希瓦汗国。首都最初在乌尔根奇,后因阿姆河改道(约1570),16世纪末迁至希瓦(今咸海南)。

  建国初期,政局动荡。1537~1538年间,一度被布哈拉军队占领。哈吉姆汗统治时(1558~1602),汗国局势相对稳定,在1593年复被布哈拉汗征服。

  1598年,恢复独立。阿拉布•穆罕默德(1602~1623在位)即位之初,俄国哥萨克人两次窜至乌尔根奇抢劫,被希瓦人民歼灭。

  1622年,王子伊尔巴尔斯等发动叛乱,汗被废,并被挖掉双目,从此开始长时期的王族内讧及乌兹别克人与土库曼人之间的激烈斗争。阿布勒哈兹•巴哈杜尔汗即位后,混乱局面结束,国势转强,他和他的儿子阿努沙(1663~1687在位)曾多次侵入布哈拉汗国境。

  1717年,俄皇彼得一世派军远征希瓦,惨遭失败。

  1740年,希瓦被伊朗纳迪尔沙征服。纳迪尔沙死后,希瓦摆脱伊朗的控制,但内乱日甚。从1763年起,乌兹别克孔格勒首领掌握实权,汗成为傀儡。1804年,伊尔土泽尔(1804~1806在位)废除“傀儡汗”,建立孔格勒王朝。穆罕默德•拉希姆汗时期(1806~1825)汗国实现政治统一,国势日益强盛。

  19世纪上半期,希瓦与布哈拉为争夺谋夫城进行长期战争。与此同时,它面临来自俄国日益严重的威胁。1873年,汗国沦为俄国的保护国。

  1920年2月,在当地人民和苏俄红军的攻击下,汗国覆亡,建立花拉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24年并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加盟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