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琳: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最大价值


 王先琳: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最大价值

 

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一言以蔽之,管理企业就是要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而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短期业绩,也要注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这才是企业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

企业管理仅仅是为了实现股东最大的回报而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还是应该在决策过程中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诸如员工、客户和社会等的利益?不容置疑是后者。公司管理层借提高股东价值为名而进行的种种贪婪行为和主张股东回报最大化的观点应该遭到严厉抨击。

因此,准确地讲,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要通过提升内在价值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价值的最大化既包括对公司短期业绩的管理,也包括对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管理。

当然,事实是在一个得到有效监管的市场里,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越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贡献也就越大。如果公司通过管理来创造长期价值,则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将会受益。在过去多年中,创造出最大股东价值的公司同时也创造出了最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其研发投入也最多。此外,值得指出的是,许多公司的最终股东是普通民众,他们的退休储蓄投资于这些公司,因此他们的养老金有赖于这些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这样说来,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公司为实现股东价值,不仅需要管理其短期业绩,而且需要管理其长期健康发展,即公司在长时间内保持其业绩的能力。健康的企业包括许多要素:健全的战略;维护良好的资产;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在客户、监管机构、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当中具有良好的信誉;以及吸引、留住和培养高效能人才的能力。

怎样管理其长期健康发展呢?大多数公司在考虑长期业绩时,首先想到的都是增长。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全球通胀的今天,增长成为许多职业经理人或首席执行官心中的头等大事。但是,有高增长计划的企业并非就是健康的企业。

其实,许多公司在野心勃勃的增长过程中,尤其在为收购付出过高代价时,已经破坏了自身价值。增长也许是公司保持业绩的一个要素,但还有一个关键要素是良好的投入资本回报率。在面临低增长或负增长的行业中,对公司健康的管理可能更多的是围绕如何获得持续的回报而展开。

只有通过管理公司的业绩与健康来实现最大的股东价值,而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理性的,市场实际关注的还是内在价值。应将股价与公司的内在价值保持一致。衡量长期业绩才是公司管理者、投资者、董事会和分析师评估企业表现的一些方法。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不能仅仅只关注合规事务,而要在指导其公司的战略与价值创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掌握基本原理的管理者最能够做到不断创造价值,使公司和社会保持健康发展。唯有如此,企业管理的目标才算实现了,管理者的价值才有了体现。

注:本文是为王先琳著《管理的学问》一书写的后记

作者简介:

王先琳教授: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资深培训导师、策划师和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推广专家;著有《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品绩力就是生产力》、《新闻之后闻》、《品绩教练模式》、《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品绩产生奇迹》等多部专著。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