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演员没特色


  特色演员没特色

曹秀
    说实话,作为作家和编剧我不好意思直截了当批评哪部电影或哪部电视剧,也不好意思公开指名道姓嘲笑哪个演员,可是对影视艺术来说我又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看法,否则我有点对不起观众,也对不得搞艺术的同行。今年是建国70周年,的确呈现红色题材的影视剧,可惜里面的领导人表演得很不好,不是化妆不好,就是与过去时代不合拍,没拍到点上。最大突出是特色演员没特色,比如演毛泽东的,现在越来越不象了,毛泽东不象,其他领导人更不象了。当年选古月演毛泽东时,是经过很多领导研究决定的,不是随时随地随便找一个人靠化妆来演毛泽东的,毛泽东在全国人民意识中是深入人心,具有显而易见的位置,随便找一个人来演他不是影响他世界伟人形象吗?还有其他表演,如果不象领导人偏演领导人,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我不是反对特色演员,如果特色演员表演不到位,观众是不欢迎的,起码不象就是第一关。更可气的是男人演女人,女人演男人,能演好吗?变性男与变性女是有区别的,男人变女人也是有特色的,不论如何变仍然具有男人味。比如金星敢说,就是因为具有男人特色,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男人变女人不能生儿育女,这也是事实,靠外表看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全面看一个人,包括他们或她们的思想意识,还有性格特色,这是人的本性。如果演员没有人的本性不论表演什么样的人物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靠化妆品是不可能成功的。我的意思是,演谁象谁,这是常识,起码尊重家属,给他们心灵安慰,如果四不象不是坑人吗?虽然说艺术品是艺术,但也要尊重家属,尊重事实,尊重社会,更要尊重观众,尊重民心。
    经常见到影视剧中很多不能有的镜头,比如影视剧中打打杀杀的现象适可而止,不能过于渲染,社会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你写出这样现象是为什么,编剧以为这是宣泄,是线索,实际上什么也不是。哪个部门愿意接受这的镜头,哪个部门心甘情愿看到这样现象,不好就是不好,吹捧也是不好。最近看到一个电影《阻击克隆卡》,这是一部刚刚毕业的学生到派出所报到,结果呈现各种各样搞笑的镜头,说是搞笑,实际上笑话百出。不只是学生业务不精,就是一个愣头青,这样的自作聪明。最嘲笑的是里面寻找嫌疑人,为什么不从嫌疑人进银行取钱时在门口的录像带查找,现在哪里都有监控,银行取钱门口更应当有这样监控的。寻找一个人并不费力,电影中这样安排,只能说编剧不了解公安工作,或缺少侦查本事,因此这样的电影只能是缺少观众。
    我现在最喜欢看过去的老电影,因为不论是哪里拍摄都有真实,起码演员在体验生活,编剧要体验生活,或有生活经验和感悟。现在影视不只是编剧在编,导演也是编,故事假,道具假,人物也假,如果全是假的还要影视干什么,新闻纪实都比这样的艺术品强百倍。为什么文学没有现实感强烈,关键就是编得太假了,演员过度表演,脱离主题,说是粗制滥造都是高抬了,有的配不上音,声对不上嘴,用老百姓的话说舌头一句屁股一句,不知是脑袋还是屁股,这样的影视不改变能行吗?这样的演员不提高能行吗?演员应当知道,不是说得越多就越好,曾经有一个叫于荣光的男演员,他曾经在一部电视剧中担当哑巴,没有一句台词,我没有记住电视剧的名,却记住了于荣光。由此可见,不是演员说得越多台词就是好演员,影视艺术有时是行为艺术,不说只动,或少说多动。我看到很多演员,最初只表演一个小节目,当他偶尔表演一个角色时,是深入人心,这样演员成功是有准备的,相反,没有生活准备的演员是不可能持久的。不能只想赚钱忽视艺术,不能为了钱财脱离艺术规律,文学需要生活,影视也需要生活,演员更需要生活,孔繁森焦裕禄为什么感动观众,就是因为有生活的基础,有生命的细节。
    最近有人通知我说军旅题材剧有人投了三个亿,这是十几年前我写出的小说,剧本也写出多年了,原以为这是定了的事。可是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到心中空荡荡的,于是我重新设计,反复琢磨,即使有人约我也思考再三。我想说的是,不是小说家不好,不是剧本不好,是我想精益求精,给观众更多艺术追求的光彩,给一部艺术品最大的空间。因为我知道不这样是不行的,是过不了关的,投这样多的钱财没有好的艺术品不是浪费钱财吗,要知道浪费财富也是犯罪,我当然不想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