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读书7本,算是比较多的一个月,主要原因是重拾老本行,看了3本马铃薯方面的书,浏览较快,为的是看些参考给孩子的学校讲好土豆科普课;还看完了《三体》后两部和2本流行的书。一会是老掉渣的土豆,一会是浩瀚的未来宇宙,也是在恍惚中享受了每天晚上睡前的时光。各书简评如下:
1.《马铃薯史略 》,佟屏亚、赵国磐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比较老,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者也是马铃薯界的元老级人物。从淘宝网上找出了复印本,重温了一下当年从事马铃薯研究的感觉,感受到老一代学者学风的严谨和简洁。不过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马铃薯品种问题的,历史简略扼要,产业方面讲得少一些。
2.《马薯薯的土豆世界》,马达飞著,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作者的目的在于以文化建设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这也正合我意,如果不从文化上突破目前对于马铃薯的社会看法和食品定义,马铃薯进主食的任务就难以很好完成,因为对于马铃薯的误解和偏见无处不在,消费习惯更是难以改变。但这不是几个有志之士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更多的行业人士来一起推动。在美国,如果不是当年爱尔兰移民的马铃薯美食文化,北美就不会成为全球马铃薯方便食品的重镇。但目前梳理的马铃薯系列食品,要么西洋风格严重,要么制作复杂不接地气,亟待突破。
3.《马铃薯传奇——它是如何成为世界粮食的》, 陈桂朝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重点在讲述马铃薯的起源与世界传播史,讲得有料有趣,值得称赞,读起来比较流畅,是比较好的一本马铃薯科普作品。但后面的世界马铃薯美食推荐却少了一些相应的图文并茂。
4.《三体Ⅱ 黑暗森林》,刘慈欣著,重庆出版社出版。三体入侵已经迫在眉睫,地球人启动了面壁计划试图打破禁锢,但相继被三体破壁。三体入侵地球的最后时刻,第四面壁人罗辑坚信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则却突然奏效,三体世界只好暂时退却,而罗辑本人却成为地球的“执剑者”,一生坚守。在本书中,进一步让人体会到了宏大叙事与非凡想象力,但文风却冷峻,给人一种冷酷的震撼感受。
5.《三体Ⅲ 死神永生》, 刘慈欣著,重庆出版社出版。人类在三体世界面前终究不堪一击,耗尽地球资源的太空舰队瞬间被毁灭,攻击在“执剑者”交接的那一刻如期而至,三体世界却突然被毁灭。随即整个太阳系也变为美丽的一瞬,宇宙母世界最低级的清理员在其主管那里申请的“二向箔”就毁灭了一个星系,而且是随心一瞥的结果。本书中云天明讲述的那几个精妙的隐喻故事,既是小说主人公的非凡才智,更是作者的精妙构思,让人印象深刻。到最后,降维打击盛行的宇宙早已面目全非。不过,从地球舰队与魔戒的对话和歌者的出现来看,小说远没有结束,被“二向箔”降维吸纳的太阳系似乎也没有终结,就看作者的新作品是否有交待了。
6.《美国陷阱》,(法)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马修·阿伦著,法意译,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本书算是应时之作,听说摆在任正非的案头,曾经营业额上百亿元的跨国公司——阿尔斯通,在美国政府长臂法律的调查与通用公司的“密切”配合下,以搜捕高管为警示,最后被迫合并,完全消失。本书揭露了美国法治国家表象下的种种丑恶真相,意为其他国家和跨国企业给予警示,可谓是泣血倾诉,让人震惊。
7.《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吴军著,中信出版社出版。读完吴军的《见识》,觉得比较顺溜,便把作者其他的书也翻出来,接着读。一听书名,就知道是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工智能有了充分的养料,从而实现革命性的进步,而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有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最终,人类有可能因此而解决未来的不确定性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的要遭遇人工智能的改造,而无数的人也会像当年蒸汽机的到来一样失去传统的工作,必须适应这个时代,不断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如同作者其他的作品,还是一种娓娓道来的风格,比较好读。
六月推荐书目:《美国陷阱》,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美国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
(零散写于六月间,二〇一九年七月十九日夜整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