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资本快讯:不但如此,在降息的同时,美联储FOMC声明还称,将于8月1日结束缩表计划,原定计划是到9月末停止缩表。美联储自2015年开始加息,从2015年至今已加息9次。并且在2017年9月开始进行缩表。
而如今美联储开启了自2008年后的首次降息,到底意味什么呢?
鲍威尔强调,美联储十年来首次降息,此举旨在“防范下行风险”,而不是暗示货币政策自此开启宽松周期。“我们认为此举的性质本质上属于周期当中的政策调整。”他表示:“这不是一长串降息的开始。”随即他又补充说:“我没有说只是一次”降息。
但由于鲍威尔的中性立场释放出好坏参半的信号,利率市场波动很大。降息“不是长降息周期的开始”的表态,更是触发了一轮利率市场的抛售潮。然而,随后鲍威尔又暗示,他认为在本轮周期中期调整中不会只有一次降息,利率那时现短暂反弹。
鹰派?中性?鸽派?没有人清楚鲍威尔到底什么立场。
天行资本获悉:Cabana认为鲍威尔就美联储基金目标利率前景发出混乱而令人困惑的信号,市场更希望得到一个更为明确的鸽派信号。原本市场想要从发布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发布会却让人雾里看花。法巴银行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发布会危机”。
法巴银行表示,鲍威尔之所以那么含糊其辞,其意图很可能是在政策上保留一定的选择余地。不管未来的数据和宏观表现怎么样,这样做可以让美联储不至于在降息僵局中越陷越深。
而特朗普则一直公开怒怼美联储,试图迫使其降息,然后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公众注意到美国多么迫切需要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由业内人士指出,美联储降息不全是因为特朗普,美银美林全球经济研究主管Harris仍认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才不得不降息。”
美联储为什么降息?
通过美联储公布的说法来看,这次降息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疲软、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有关,而其降息更多的是偏向于“预防式”,这种操作的目标是强行拉升经济,以避免短期陷入经济危机。而另一种衰退式降息,则是对经济危机发生的一个信号确认。
美联储降息对中国有何影响?
首先,考虑到美元和人民币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降息一般会导致货币走弱,美元走弱的话其实就相当于人民币走强,主要会在进口贸易方面产生一定的优势,因为人民币的购买能力增强。
不过此次美元不降反升,主要还是因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目前的降息决定不意味着漫长的降息周期的开始”,同时就业和零售销售有所增长,从话语中也暗示不会出现新一轮降息,世界资本依然看好美元,这促使美元走强,其实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会导致贸易逆差扩大,与美国至上的利益不相符。
中国又会不会参与其中?
当前情况下,中国央行不大可能降低基准利率。我国经济主要还是依靠内需,且中国货币政策相对独立,经济韧性够强,是否降息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但是不可否认,降息以后市场上的钱变多了,势必会流入实体经济和股市,对于经济利好,但是它也可能流入到楼市,重燃炒房的热潮,这又与控制房价的政策相矛盾,所以央行未来可能以定向调控政策为主。
天行小知识:中国的降息和美国的利率是不一样的。中国调整的是基准利率,即银行存贷基准利率。也就是银行和群众之间的借存款利率,即实际利率。
被忽略的信号
众所周知,长期低于预期的通胀率引发了美联储的警觉,为了避免经济衰退,所以在FOMC会后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2.25%。这次的降息幅度其实是非常温和的,低于市场预期,被认为是修补去年底加息的错误。所以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原本应该大涨的美股竟然应声齐跌,三大股指均下挫超1%,美元不跌反涨,金价一反常态地跳水。
而美联储这次降息中的另一个信息,被许多人忽略了:美联储宣布在8月1日提前结束缩表计划。结束缩表叠加降息,其实是偏向于释放出未来持续宽松的信号的。因为对于美联储来说,利率是最主要的货币工具,但资产负债表的角色也不容忽视。此前各路银行家分析,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有两种可能,一是降息,二是停止缩表。现在靴子落地,美联储选择了第三种可能,双管齐下。
在美国,美联储缩表意味着收回市场上的美元,资金紧张;反之,扩表意味着向市场放出美元,钱袋子打开。这次提前结束缩表超出了很多投行的预期。比如主流投行高盛此前就坚持美联储会在2020年才结束缩表。而瑞信利率策略主管Jonathan Cohn也在宣布缩表后立刻表示,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基本符合预期,但提前结束缩表令人意外。更重要的是,美联储2019年1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官员都希望年内宣布停止缩表计划,如今提前数月。缩表叠加上降息,其实可以看出美联储对于宽松的试探态度,避免了一次性降息太大幅度而造成剧烈震荡。目前许多银行家认为,美国有可能会很快转而重启扩表。
一旦扩表,那么美联储扩表的方式就是通过印美元然后买入市场当中的国债、MBS(一种关于房子的债券),这个过程中美联储的资产变多了,因为它买入了一大堆国债、MBS资产。而市场当中的美元也变多了,相当于美联储直接开动了印钞机。如果真的重启扩表,市场就会收到一个更明确的持续宽松预期,而不是轻微温和的微调。不过,目前FOMC票委们对未来降息路径的讨论还在艰苦进行中,需要密切关注动态。
天行小知识:而降息降到一定程度(接近0)之后,就会迎来另一个概念量化宽松(QE)了,而量化宽松,也可以被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降息周期下,大类资产如何配置?
回顾1980年以来美联储的历次降息周期,降息周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从中可以发现:
① 降息平台期内(上一次加息到第一次降息):避险资产(尤其是国债、投资级债券)开始反弹;
② 降息初期(第一次降息到第二次降息):风险资产仍保持上行,但涨幅收窄,显示经济下行风险出现,甚至陷入衰退;
③ 降息期(第二次降息到最后一次):风险资产下跌,股市出现分化,国债表现最为出众,其他避险类资产维持上涨,尤其是此期间若有经济陷入衰退,则风险资产悉数下跌;
④ 进入降息末期(最后一次降息到下一次加息周期开启):风险资产集体反弹,避险资产开始走弱。
而对于今年下半年,股票、高收益债券以及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风险资产仍有一定上涨空间。总体而言,美国通过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增加贷款,就是为了增加市场货币流通。
而投资者通过利率的降低可以投资于美元资产组合的股权投资信托,或者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的证券量化交易信托、海外房地产信托等稳健收益理财产品。在全球市场货币流通增速的情况下,切忌静待观望,而是要及时优化资产配置,快速锁定未来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