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
这是离夏天最近的秋天,这也是秋天开始的第一天。
凉风有信,一叶知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有结果和丰收的寓意。
宋习俗,立秋日,宫中要将栽在盆内的梧桐移入殿内,等立秋的时辰一过,太史官便高声奏:“秋来了。”奏毕,梧桐叶应声而落。
1、立秋 · 古诗词赏析
《秋词》——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教数据库赏析——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2、《立秋》——刘翰(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阵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中教数据库赏析——
天黑了,乌鸦归巢了,就再也听不到乌鸦的叫声了,屏风上的字画就看不见了,想象一下,听不到乌鸦叫,看不清屏风上的字画,于是这个屋里就显得空旷安静啦!这个时候诗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风,诶,夏天的时候扇风觉得不是很凉快呀!因为室内温度还比较高,可是今天扇风就觉得分外凉爽,因为今天立秋啦!哎哟,秋天到来啦,空气的温度低了一些了。所以呢,天气会越来越凉爽的了。
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大,所以会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其实其他一些落叶的树木也是落叶比较早的,只是因为它的叶子比较小,没有那么明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刚开始的时候,夜里似乎还能听到秋风吹动草木发出呜呜的声音,起床的时候却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看到那么多的梧桐的叶子,我终于清楚的见到秋天到来的足迹了。
3、《立秋日登乐游园》——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中教数据库赏析——
此诗在立秋次日写就,诗中亦不乏萧瑟悲秋之感,再结合诗人官场受挫的人生经历,不由令人叹息。
白居易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4、《立秋日闻蝉》——杨万里(宋)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中教数据库赏析——
各地虽有热,转眼就会凉。早晚有寒气,草叶现薄霜。铿叶发清商,西风一雨凉。扶桑晞白露,丹桂湿清光。日影时晴翳,蜩声间短长。今晚蝉声始报秋,风吻花香宿露收。夜来一雨将秋至,闲将镜湖写入词。
5、《初秋》——孟浩然(唐)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中教数据库赏析——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诗歌描摹初秋景象,所写均是寻常所见,却有无限韵味深蕴其中,诗人静静享受大自然的灵动变化,感觉着世界的奇妙虚幻,在他的心中,流动着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诗歌平淡的叙述与诗人平淡的心态相协和。
【古说立秋】
【立秋】气之一。在阳历八月七、八或九日,农历七月初。
《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於朝。”
《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岁书大有。”
【立秋三侯】
一侯“凉风至”:从立秋这一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民间有谚语“立秋之日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日照强烈温度高,形成昼夜温差大,清晨,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晶莹的露珠,宛如珍珠。
三候“寒蝉鸣”: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此时,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当微风吹动树枝时,蝉就得意地鸣叫着。
——中教数据库相关文献——
《八月份——立秋 处暑》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
《立秋节气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