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中医治疗案例分享——裕华中医


发作性睡病是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属中医“嗜眠”“多寐”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清阳之气不升,阴阳二气不相顺接。故立修元醒神汤,升清醒脑、开窍醒神以治其病本,结合临床分为痰湿内阻、瘀血内阻、肝脾气滞、中气亏虚、气血不足、心肾阳虚六型来辨证用药,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审因论治,取得了近期93.15%,远期97.79%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了治疗发作性睡病新的方法和途径。

 

西医多选用苯丙胺、利他林、丙米嗪、氣酯醒等药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较多,病情易复发。所以我们通过近3年的临床研究,创修元醒神汤,升清醒脑、开窍醒神,并结合临床不同证型,随症加减对146例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其有效率近期达93.15%,远期达97.79%。为临床提供了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中医基本分型和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 2018年近三年的门诊患者,符合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者146例,其中男69例,女77例,年龄5~20岁者64例,21 ~40岁者43例,41岁以上者39例。

 


1.2 诊断标准(1)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持续时间数秒甚至数小时,可唤醒,一日可发作多次。



 (2)伴有猝倒症、睡眠麻痹、睡眠幻觉,合称发作性睡病四联征。猝倒症多以情绪波动为诱因,轻者肢体软弱无力,重者猝倒。睡眠麻痹常于睡醒或人睡时感觉全身无力,不能活动,但意识清醒。睡眠幻觉常于入睡时出现各种幻觉幻听。

 

 

(3)脑电图检查和癫痫失神发作区别、脑CT检查和大脑占位性病变区别。

 

 

二、治疗方法

 

治疗主方:修元醒神汤 ,葛根、菊花、升麻、柴胡、丹参、川芎、藿香、薄荷、石菖蒲等。共具升提清气,醒脑醒神,辛香通窍之功。用量据年龄大小酌用。水煎服,每日一剂。临床辨证分为痰湿内阻、瘀血内阻、肝脾气滞、中气亏虚、气血两虚、心肾阳虚六型加味治疗。

      各型的临床主要表现特征除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之外,每型由于病机和分型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修元醒神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表现加味用药,更符合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治疗规律。

2.1  痰湿内阻型表现特点:体型肥胖 ,身重少动,头闷昏重,胸膈不爽,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治疗以升清醒脑汤加半夏、陈皮温燥化痰;厚朴、苍术、砂仁行气燥湿;人参壮补元神,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设。

 

2.2  瘀血内阻型表现特点:胸闷胸痛,头闷头痛,反复发作,或头部有撞击撞伤病史,舌质暗或有瘀斑,妇女或伴见痛经、闭经。治疗以升清醒脑汤加当归、桃仁、红花赤芍补血活血;老葱鲜姜、麝香(可用白芷代替,比较贵)芳香通阳,开窍醒神。

2.3 肝脾气滞型表现特点:胸脘胀满 ,甚则疼痛,头闷不清,易怒烦躁,常自叹息,舌质淡,苔薄白。治疗以修元醒神汤加柴胡、佛手、黄芩疏肝清热、半夏、党参、甘草生姜、红枣和脾健胃,共成升清醒脑,疏肝和脾之功。

 

2.4 中气亏虚型表现特点:倦息嗜卧,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头目昏眩,食后易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少力。治疗以升清醒脑汤合补中益气汤之意,加黄芪、炒白术、人参、当归、炙甘草补提中气之虚,以助升提清阳,醒脑提神。

 

2.5气血双虚型  表现特点:面色萎黄,神疲嗜卧,心悸失眠,头昏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治疗以修元醒神汤加黄芪、炒白术、人参、陈皮补气生血;当归、熟地、白芍补血载气。壮补气血以助清阳之气上升。

 

2.6 心肾阳虚型

 

表现特点:面色咣白,手足厥冷,畏寒喜暖,心悸眩晕,嗜卧少神,舌质淡,苔薄白水滑,脉沉细微。治疗以修元醒神汤加黄芪、人参壮补元气;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制附子、桂枝(肾气丸)温补心肾阳气,温阳益气以助清气之升腾。

 

三、治疗结果

治疗疗程14天。三个月后统计近期疗效,随访一年统计远期疗效。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复发。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发作程度减轻,次数减少。

 

无效:临床症状不改善,发作未减轻。

 



3.治疗结果近期疗效:146例中,痊愈118例,痊愈率80.82%;有效18例,有效率为12.33%;无效10例,占6.85%。总有效率为93.15%。

 

远期疗效:对有效的136例患者随访一年,133例未复发,疗效达97.79%。

 

 

四、治疗原理体会讲解

      发作性睡病属中医"嗜眠"“多寐”范畴。早在《内经.大感论》中阐述了多寐的病机“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

岐伯日:此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指出阳气受阻,久留于阴而多寐”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提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为阳衰阴盛之故。《脾胃论.卷上》:“脾胃之虚,怠惰嗜卧”。

 

《丹溪心法.中湿四》:“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提出:“体重或浮而多寐,湿胜也。....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气弱....俗名饭醉。四肢息情而多寐,气弱也.....  

 

 

多寐一病总由清阳之气不升,阴阳二气不相顺接,阳不人阴而致。在临床上实者为邪气之阻隔,或因痰湿或因瘀血,或因气滞。实邪内阻,清阳之气不能升腾,阴阳二气不相顺接,患者呈发作性嗜睡。治疗当以修元醒神汤升阳醒脑,开窍醒神。同时解除邪气之隔阻,或合化痰除湿之剂,或合活血化瘀之品,或合疏肝调脾之味,方为治本之法。

 

 

虚者为正气亏虚,清阳之气无力升腾,或因中气亏虚,或因气血不足,或因心肾阳虚。阴阳不和,清气不升而嗜睡反复发作,并可因劳作而加重。治疗在升清醒脑汤基础上,必须调整正气之亏虚,以助清阳之气之升腾,或合补中益气,或合气血双补,或合温补心肾之阳,正气得充,清阳得升,阴阳调和,方可从根本上控制病情。

 

 

所以修元醒神汤辨病用药九味药中,葛根、升麻、柴胡升提肝脾之清气;丹参川芎活血利气,和畅气血;菊花、藿香薄荷、石菖蒲辛香疏利,开窍醒神醒脑。共成升提清阳,和调气血,开窍醒脑之剂。在此基础上,据不同证型辨证用药,这样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从病源上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法,所以取得了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此数据案例由裕华中医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石家庄裕华中医(fhmzr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