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我们刚才讲啊,匡林先生把拳道境界延伸到书画,这是一个精彩的创意。现在要讲他在大海上站桩,又是一朵奇葩了。
匡林先生的《海上持桩记》是一篇重要文章,记录他于2016年10月初,在大海中轮船上站桩的奇妙经历,创新了一种持桩的功法,可谓是站桩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请大家留意这篇文章,我可以复制给大家。我们可以把没有海上经历的陆地站桩视为无乘之境,那么匡林先生就在海上经历了奇妙的小乘和大乘之境。说去说来都是境界问题,我们今天就讲了一个关键词——境界。
匡林先生说,看着一望无际的碧海,海风清新,心胸开阔,把自已溶入天海之间,享受着无边美景,这种环境和心境,似乎非常有利于持桩。可是他看着波涛涌动、浪花翻滚的大海,船身也在不停地晃动,脚底一直稳定不下来,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在大海中行进的船上站桩,与在陆地上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脚底根本不踏实。怎么办呢?我们知道人在动态中想立稳脚跟,本能的反应一定是用定力来抵消动力。所以匡林先生说,他就本能地“生出劲头与之相抗,想达到那一种陆地上的平衡和舒适”。但是效果呢?完全适得其反。他的这段文字描述确切生动,我照念给大家听:“而愈切相抗,愈切追求平衡,反而愈觉得费劲,意念一会重在左脚,一会重在右脚,心随波涛翻动,妄念丝丝重生。感觉海浪不可捉摸,不能预测而心生畏惧,随之晃动越来越大。不到半小时,左脚已站不稳,移动了一步。”匡林说脚被挪动了,这可是他站桩以来从未出现过的,脚会不自觉地移动,那你站什么桩啊!下面这段描述,可能有些词大家听不明白,要放出来看:(PPT)“于是赶快将意念远放,收视内听,遂段放松,然后足踝虚松、纵膝裹裆、开胯含胸、沉肩坠肘、虚领顶劲。这样站了一个小时,仍找不到那种舒适感,遂收功。当夜有所沉思而无解。”这是一场与环境的激烈斗争啊,哪里是站桩!这一场斗争便是有意本能发挥作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小乘之境,匡林先生最后以收功放弃而告终。
匡林先生在文章中写道,这个灵感很重要了,他说当晚“在随波晃动的床上,睡梦中找到了一种放松的自然律动的感觉”。大家注意这个话,有禅定功夫的人,换在任何环境,身体本能和无意本能都会自动去寻求平衡定境,帮助解决问题,只要你不去有意干扰阻碍它。这种情形,就像我们晚上睡在床上,感觉什么睡姿都不舒服,而一旦睡着了,身体就会通过翻身来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我讲个故事,大家会更明白这个意思。有个老人留着齐腰长的胡子,有个小男孩就问:爷爷晚上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里边呢,还是放在被子外边啊?这个问题可把老人问住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睡觉时,胡子到底是放在被子里边,还是放在被子外边。于是当晚睡觉时,老人把胡子放在被子里边,感觉很不舒服,把胡子放在被子外边,还是感觉不舒服。小孩每天都问他,可是他从此再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且还生出了第二个问题,从此总是睡不好觉,每晚都被胡子折腾得很烦恼,把长胡子放在被子里边、外边都不舒服,一直找不到胡子到底是放在被子里边,还是放在外边的正确答案。所以有些问题,是我们身体的本能,它会自动处理好的,你不要去干扰它,就像有些疾病,身体的修复功能会自动修复,不需要打针吃药。我们学站桩干什么,有一个重要作用,大家注意了,身体上的问题,身体都有对付的办法,有一道门,有一把锁,就有一套钥匙。身体、精神上有些功能,它疲劳了,受损了,你在禅定状态中就把它唤醒了,就像睡觉恢复体能一样,当然站桩比睡觉要强千百倍,站桩是恢复、开发人体潜能的。
好吧,我们回来说匡林先生的海上站桩,感觉是找到了,可是做起来如何呢?匡林第二天一早起来,就马上站桩,居然成功了!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述道:“太阳还在云层中,阳光时而穿出云层,金光洒满大海;时而躲在云后,柔和的光线附着凉凉的、没有腥味的海风吹拂过来,遍体惬意。”接着以富有逻辑的语言叙述了这一过程:(PPT)“记得昨天的体会和梦中的自然律动,放松身体,意念远放,不再与波涛相抗。渐渐地足底下筋肌平铺伸展开,如老树根系铺满舱板。足底每块肌肉都有了与舱板相应的松紧,顺着海洋律动,时开时合,时阴时阳。神意飘游于头皮之上,时间既久,已心无所住,放任自流。是一种合于道、流于心的自然。由于脚贴合了舱板、贴合了波涛,随着波涛万变涌动而顺合起伏。不知不觉,已站了两个多小时。此刻太阳完全高跃于云层之上,金光闪烁,暖能从天而降,电流般的高峰体验如海涛般阵阵透体穿袭。不觉间手随胯动,自然挥舞、前后钩挫、上下波浪、左右缠绕、六面试力。原来海上炼功,动中求静,动静神游,似如道家所说‘逆则成仙’,体之更有特殊妙趣。”在这个过程中,匡林先生放弃了斗争抗衡,而与大海的波涛合一,形象的感觉是“足底下筋肌平铺伸展开,如老树根系铺满舱板”,终于进入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的大乘定境。
匡林先生第三天一大早起来又站。他的这段文字描述很精彩:(PPT)“看白云碧海、蓝天白浪相辅相成,天如海、海似天,似太极、又无极。虽只站半小时,身体已自然地和谐了波涛的声音、波浪的情绪、大海的律动。于是足底涌泉吸着浪花,全身空松如白绵纸,海风穿胸膛而过,似无身体滞碍,内外自然交融。心灵愉悦如阳光,意念随海风飘送。浪花绽放,转瞬即逝,仍是人世间美丽的实相。海天阔大,无始无终,竞幻灭出宇宙本体的空无。故《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经》亦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若不应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则生清净心,如是得见如来。持桩的浑圆阔大,是海天的不生不灭。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清静心中,可以圆融到天人合一。在飘然如仙的功态中,仿佛只剩拳心一点、道心一片、海天一如。”
匡林先生在当晚静下心,把这个微妙体会记录下来。这是一篇重要文字,建议大家如果学习站桩,一定要认真研读、实践。即使不在海上站桩,这篇文章也很有参考价值。我们站在地球上,地球也在动啊,船的波动是小动,地球是大动哩,坐地日行八万里哪!地球除了自转还要公转,把我们折腾得够呛。我们是要契合脚下的动呢,还是要契合头上的不动呢?这都是大学问、大修行哪,诸位自己去参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