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拓出的视野


点赞拓出的视野
喻建国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获得自己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的欣赏,并且被这种欣赏所鼓舞、激励和扶携。现在这种重要的欣赏常常出现在微信的点赞上,我每每发一篇短文或是发一组照片受到点赞以后,我都要将点赞者的名字念上一遍,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对自己的欣赏抹上一层彩色的镀层,并将其放进我的记忆金盒中。这是我每天生活中的一项美好,它也是让我生活充满活力的营养剂。
同样,我对自己朋友圈中看到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的照片或其他作品,我都会加个点赞,因为我确信在他们看到我的点赞后,也会获得一种鼓舞、激励和扶携。
一首《采桑子》:“随心一按来声赞,送去深情。赞美波传,越过千山万水程。扶携感动满腔尽,活力沸蹦。力冠千秋,点赞奇波世情真。”为点赞送去我的赞美。
“点赞”一词来源于网络,表示“赞同”和“喜爱”。在网络上个体送出和收获的赞的多少、赞的给予偏好等,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你是处于何种状态。点赞的背后,确实就是一个大大的你。点赞给网络社交带来很大的方便,迎合了人们在传达感情方面的快速表达要求。人们现在在微信处理上最快速最方便表达自己正向感情的方式,就是给个点赞。而且这也成了人们处理微信时的主要方式。
点赞首先显示了推出点赞者的参与事实,同时表示了认同点赞对象,也认同此社交平台;互动式点赞在维系双方感情方面发挥了神奇作用,双方关系会在互动式点赞中获得有力的巩固;只当个体的点赞趋于疯狂状态,点赞才会产生负效应。
因为点赞是一种个体的处理方式,因此采用心理分析方式,心理学家可以对个体投入点赞的方向和数量剖析个体的心理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完全可以通过他们对喜欢页面的点赞显示出来。计算机只需分析10个“赞”,对某个研究对象性格判断准确度就要高于该研究对象的同事的判断;分析70个“赞”,准确度就高于朋友或室友的判断;分析150个“赞”,准确度便高于父母或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的判断;而分析300个“赞”,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就可以高出其伴侣的判断准确度。其实通过点赞分析性格不是什么神秘之事,具有不同人文特征的人如性别、教育程度、区域、民族、职业等有着各自的行为特色,不同人文特征的人关注的兴趣点、处事风格、行为习惯各有区别,也就是每个人各有其“社会刻板心理”。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有推断人的心理特征的电脑软件推出,届时招聘者能根据性格测试找到更合适职位的应聘者,市场推广人员也能借此做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改进,性格分析甚至可以帮助人们在网上更有效地寻觅到恋爱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