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很多时候,原本一堂本应该是内容丰富,充满智慧的培训课程,却成了一场所谓讲师的娱乐秀,企业的员工只是捧场的观众而已。
事实上,真正的实效培训是完全可以解决一些企业面临的问题的,而不仅仅只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听一堂热闹非凡的娱乐盛宴。
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替频率空前加快的今天,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加快发展速度的法宝,许多企业在对各级员工的培训需求方面都异常旺盛,也有很多企业每年拨出专用款项来对员工进行培训。
这不,企业经常会收到不同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宣称自己有某某大师、某某专家,讲课气氛是何其热烈,夸张的肢体动作,天花乱坠的鼓吹更是经常充斥在整个培训当中。
而实际上呢,听课的企业员工缺乏思路和想法,在一种近乎盲目和麻木的驱使下任凭所谓的激情来渲染自己情绪,释放自己心灵,真不知他们听了会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有甚者,一些讲师还借助所谓对听众洗脑的方式,大肆吹嘘夸大自己的经历。
相熟的几位老总朋友也说,公司也经常收到一些培训公司邮件和宣传品,但更多的是对方通过电话邀约,什么参加企业研讨会、工商联谊会啦等等,实质就是功利性很强的让你破费。看看收到的这些各种各样的宣传材料对讲师的介绍都有点神乎其神了,要么全球顶尖,要么亚洲领先,最差的也是国内一流,而且每个讲师二、三十岁都很年轻,看他们的资历和经验并没多深的造诣。
这种看起来气氛热烈好似要把人融化一般,讲课的场面时而吆喝,时而狂喊,什么相互对视、彼此拥抱、齐声高叫、拼命鼓励、不断加油倒搞得痴男信女傻乎乎的疯狂。
可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这样的“打鸡血”式培训除了助长炒作、吹捧、忽悠等欺诈式的泡沫外,已经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了,只是起了个娱乐大众的效果,也许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激情澎湃,对未来充满信心,可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还是一样没头绪、没办法。
显然,这种娱乐式的培训对企业是没有丝毫作用的。
听到有几家在北、上、广、深的培训公司关门了,颇为感慨。
这些年企业培训市场一片火热,引得市场上培训机构风起云涌,打着国际背景、外资旗号、著名大学联办机构、咨询机构、培训学校等旗号的培训大师、培训高手比比皆是,君不见现在的培训课程满天飞。
如此境况使很多企业对培训非常急功近利,把培训当作时尚追求——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没有计划性,今天听说某课程不错,就马上参与某个课程,明天听说某课程不错,又去参加另外一个课程,经常参加大型公开课,而这种大型公开课动辄几百人,如果是知识方面的培训倒也无可厚非,可是很多课程却是有关技能方面的,结果大家在课堂上仅仅听一听,得不到互动式的练习,这样必然造成培训费用的浪费,也很难保证有好的培训效果。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很多企业从领导者、中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面临着更新观念、提高技能的挑战,员工情况的多样性、管理逐步制度化、企业迅速成长以及激烈的同业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加剧了企业对培训的需求。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近期应邀在为北京某企业作实战培训时讲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7大趋势》,给听众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1、过去靠员工体力,未来靠员工脑力;
2、过去靠员工加班,未来靠员工创新;
3、过去靠老板魄力,未来靠团队魅力;
4、过去靠金钱驱动,未来靠使命凝聚;
5、过去靠经验管理,未来靠流程复制;
6、过去靠产品独步,未来靠服务横行;
7、过去靠关系人脉,未来靠资源互联。
《2016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表明,当前,日渐成熟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加速现代化进程。不加选择、买到什么是什么的消费初级阶段已远去,消费逐步开始向高端产品升级,并且越来越重视均衡、健康和以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因此,企业必须要重新发现、挖掘、再造消费场景,用情感、习惯维系和巩固用户纽带,唤起不同年龄、职业、收入人群的情感共鸣,让产品嵌入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路线图。
目前而言,大多数愿意在培训方面进行投入的企业,他们通常做法是,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问卷中罗列了一大批课程名称,让大家选择,然后就确定培训什么课程了。
其实这样的培训仅是个人兴趣方面的,没有将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长远规划结合在一起,危害相当大,这样进行的培训之后极易产生人才流失或培训之后绩效反而下降的现象。
《企业需要怎样的培训师?》
------这是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老师在2008年10月23日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重头文章题目。
文章中重点阐述了以下观点,一个培训师除了熟悉企业战略品牌塑造与管理的理论框架及企业战略制定流程外,具备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才是根本!
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培训导师应该是一个具有丰富营销实战经验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出身学府,而甚至连“一根针都没有亲身卖过的人”。只有自身本来就具有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能看到当前存在问题之所在,并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有的放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使得自己的培训引发大家的共鸣,须知所有参训的学员都是市场实践者。
许多企业在选择培训时,希望听到某某“大师”一两天所谓的培训课程,吃了培训“快餐”就会很快有奇效;他们将一些所谓的“大师”传得神乎其神,仿佛是普度众生的灵丹妙药。
其实,现在的很多培训都已经变了味道了,害惨了很多急于解决问题的企业。
有不少企业初次接触培训这个行业,便看到一些自诩专家、大师的所谓的培训师,其实只不过是年纪轻轻刚出社会不久的毛头小子,读过几本书就说自己是大师,自己却一天都没有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又怎么会知道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呢?他们的授课方式不外乎两种,要么是照本宣科,听得你昏昏欲睡;要么是激情呐喊,好不热闹,听得你激情澎湃,结束后却一无所获,白白浪费时间。不少企业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因为没有找到真正能帮助到企业的培训师,而不仅浪费了时间、金钱,还浪费了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
原本这些企业都是带着问题、带着期望的找到培训机构,希望通过培训解决企业问题,提高员工整体作战素质,以便面对今后更严峻的市场环境。可是往往一场培训下来,看似热火朝天、群情激昂的场面一等结束后却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没有,员工得没得到提高,老板心里没底,员工心理没数,只感觉着培训的钱是又打了水漂啊。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认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真正的大师一定是经过市场历练,在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特殊的经历和独到的眼光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们的制胜法宝。因此,最好的培训是以实战、实用、实效为根本目的,强调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实战性,打破以往众多培训课程空洞说教,照本宣科之陋习。通过正反案例,生动剖析,全景展示。适合时宜地安排一些能够开启心智活跃气氛的故事,讲一些在企业身边发生的实实在在的案例;选择本地、本企业的案例,案例贴近员工很具有感染力、发生的时间也是最近阶段的;同时对被培训员工进行现场模拟操练,紧接着讨论等互动方法,以此来增强被培训员工的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快乐的培训氛围中掌握知识点,使得他们轻松学习,轻松记忆,这样就可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因此,培训机构和讲师只有深入企业全面调查与了解实际情况,才能通过各种咨询手段及现代咨询体系进行专业诊断,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与业务薄弱点,征求企业意见,与他们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从而使最终的咨询方案能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实际业务问题,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才是优秀的培训机构和有实战经验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好讲师。
好培训,需要有听得见炮声的讲师。
于斐老师,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美国《福布斯》重点推荐的营销实战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等8家权威媒体和机构认定的“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业导师,“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项目召集人,《中国证券报》特约品牌顾问,中国《品牌》杂志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100人,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首家省级品牌学会重庆市品牌学会专家委员。
二十多年的营销生涯,成功服务过几十个著名品牌,其领衔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现专业致力于品牌策划、实战培训、公关传播、新闻营销、招商代理、市场推广等营销服务,出色的企划力、整合力、执行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是国家商务部向海内外唯一推荐的知名实战型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老师根据自身在外企、国企、民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深阅历,长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实战营销理论上升到实践和方法的高度,在行业中率先倡导了几十个在全国深具影响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创造了可观丰厚的物质和社会效益。受到了《欧洲时报》、《亚洲新闻人物》周刊、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东方时报》、欧盟-中国经济合作组织(CEEC)、《环球时报》、《香港商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澳门莲花卫视等海内外媒体的重点报道,其营销案例多次入选美国《福布斯》和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中国营销创新文库》。
于斐老师微信:yufei-1966; 于斐认证微博:@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
联系电话:1390618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