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17):武定·己衣大裂谷


 在云南(17):武定·己衣大裂谷

2019-8-12

一百二十公里山路,颠簸了四个半小时。

住下之后,旅馆经理小杨骑摩托车送我去景区。

景区入口处一座小屋,里面走出一位小女生,每位游客收十元,不是门票,是卫生费。己衣大裂谷还没有正式成立风景区,不能收门票。周围两个村子负责维护卫生,可以收卫生费。

我到达的时候快六点了,如果这边一般是八点天黑的话,还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我问收卫生费的女生时间是否紧张,怎么走会效率高一些?女生说没有问题,一个小时足够了。里面也只有一条路,进去走到底再返回,一点不复杂。

在收费处就可以看到大裂谷的全貌了。脚下是深不见底的裂谷,对面是红色的悬崖,悬崖上头是对面村子的庄稼地,种植着玉米和烟叶。在那上面种地得有多危险啊,耕牛要是发牛脾气犟起来,很容易就会摔到深沟里去。

大裂谷应该是东南-西北走向,前面对着金沙江的方向。裂谷底部有哗哗哗的水响,那就是己衣河。我刚才问旅馆经理,他说“己衣”是彝语,“水边的村子”的意思。

从收费处往里,是一条两米宽的水泥路。没有护栏。前行几十米,有好几十级台阶伸向裂谷方向。台阶的尽头有个平台,似乎就在裂谷顶上,这是观赏大裂谷最佳视角的观景台。

有几位游客在拍照,兴奋得大声嚷嚷。听声音,是昆明人。今天来的路上,就不时看到昆明牌照的小车超越我们慢吞吞的班车。

太阳已经西下,对面悬崖的红石岩艳丽的红色像血一样。站在观景台上,谷底的山风吹来,有点凉意。

我着急看完全景,急匆匆朝着景区深处走去。景区很简单,顺着石阶路向下,经过天生桥到对面,再顺着石阶路向上,到尽头往回走。

天生桥其实是上面岩石坍塌在裂谷底部堆起来的结果,石块之间有缝隙,水流无碍。站在天生桥上,才能一览己衣大裂谷的壮美。左侧,是数百米的悬崖,应该有好几个足球场大吧,垂面是平平整整的;右侧,有在石崖上开凿的栈道,一米多宽的样子。向下,深不见底。刚才跑了一段,有点热。站在天生桥上吹吹山风,真是惬意极了。

天生桥的那头,有石桌石凳可以休息。一位老奶在卖吃的东西,有煮花生和煮玉米。她的生意可能不怎么好,盆里的玉米应该没卖出去多少。其实我带了东西的,也不饿,不过为了照顾老奶的生意,就五元买了一根玉米。吃第一口感觉到一股咸味,这玉米今天不知道被多少人拿起来又放下。

走过栈道,一直朝前走,走出石阶路,接近一个村子。听见狗吠,才返回。我下石阶路的时候,又遇到卖东西的老奶在返家,她又叫我买东西,我说买过了。老奶说她是上边村子的,没生意了,就回家了。我问老奶他们村子叫什么,她说的似乎是“鬼门墩”。

我晚上回去后跟旅馆杨经理聊天,他说他也是裂谷对面村子的,他们村子叫做“本冷登”。他说裂谷其实只是对面村子到镇子这边来的通道,因为有外地人来看,所以才安排人收一收卫生费。

接着往回走,碰到一位三四十岁的女子。我问她是不是对面村子的;她说不是,她也是来玩的。我猜是在镇里做事的,抽空来看看。那个时候,七点多种,收费的小女生应该回家吃饭去了。

走出景区的时候,碰到一位男子,带着十来岁的儿子骑摩托出来玩。他说他是我住的旅馆隔别饭馆的,他先前在旅馆门口见过我。他说裂谷其实很长很长的,现在我们走过的这一段,只有总长的十分之一。他说曾经有很多公司来考察过,准备开发的,但一直没有谈拢。一个主要的障碍是周围的农民不配合,在征用土地上提出太多太高的要求。

其实,就我目前看到的内容而言,已经够壮观了。如果真有十分之九还没开发,那就很了不起。不过,开发受到的限制可能还不在于征地的问题,如果真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就能提供足够的补偿。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交通上。从昆明到这里也就二百公里,现在得花五六个小时。来回十几个小时,就为一两个小时游这么个景点,可能不太上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