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圭武智库建言(四)建议不设重点学校


 宋圭武智库建言(四)建议不设重点学校

 

 

从历史看,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在历史的早期,古希腊大思想家柏拉图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公平思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要实现教育公平,重点学校制度就应杜绝。

    我国的重点学校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当时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明确规定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中小学校,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所以实施了重点学校制度。实施义务教育法后,国家曾多次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许举办重点学校,但各种变相的重点学校依然大面积存在。一些地区小学有重点小学,中学有重点中学。由于是重点,国家和地区也就在资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较多投入。实践证明,这种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体现重点和倾斜的思想,实质是严重违背公平原则的,应予取消。

    首先,教育是基本公共产品,公平的分配原则应是均等化。对于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平的分配原则就是均等化。在“无知的黑幕”假设下,罗尔斯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两个原则。在第一个原则中,罗尔斯就认为,每一个人对于最广泛的基本自由和基本的权利,都应有相同的权利。这里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就属于基本自由和基本权利的范畴,所以每一个人理应都有相同的享受权利,而非一部分人的权利大于另一部分人。另外,目前,我国提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基本公共产品享受的平均化,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应是包括在其中的。

    其次,教育不公平严重违背了公平竞争精神。公平竞争包括三个方面:竞争起点的公平、竞争过程的公平、竞争结果的公平。而起点的公平是公平竞争的前提,也是公平竞争的基础若没有起点的公平,就不会或很难产生真正的公平竞争。而教育是人进入竞争社会前的预备阶段或准备阶段,所以,教育公平是保证竞争起点公平的一个重要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公平关键是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的平等。而可行能力,主要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等基本可行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这里教育就是保证实现可行能力平等的基础条件。

    再次,教育不公平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其一,导致人力资源配置扭曲。重点培养模式只导致少数精英人士得到好的发展,而更多的人则失去平等发展的机会和能力。其二,对经济增长不利。在早期的经济增长中,实物资本的贡献相对比较大,但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和知识经济的扩展,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公平教育所导致的人力资本损失必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不利影响。其三,催生贫富分化。产生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公平的教育模式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并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其四,教育中的重点模式对学生的平等思想和道德建设也不利。在重点学校的学生,就容易产生一种道德优越感和自尊自大人格,而不在重点学校的学生,就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和弱势心理。同时,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对立会进一步演化为在社会上的对立,这对社会的平等思想建设也是十分不利的。其五,诱致了严重的教育腐败。一些家长为了子女能上上重点学校,有时不惜一切代价,尤其在独生子女的中国,家长给子女投入从来都是不考虑经济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拉关系,走后门,就普遍化。年,一些重点学校大兴土木,楼房是盖越华丽,而学校的一些领导,也出国越越远。这些腐败经费来源的基础,多半就是对重点资源的垄断目前,教育腐败已是十分严重的问题。教育行业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一。专家保守测算,10年的教育乱收费从中小学生的口袋里至少搜走了2000多亿元。2000亿!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也是“重点学校”制度下中国教育的耻辱。

    第四,教育中的重点模式本质是特权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反映的是强势原则,而不是公平原则。在一个社会中,特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权力;一个是金钱;一个是天赋。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特权阶层总是希望寻找一种保护自身需要的模式,而重点模式就迎合了这种需要。如在封建社会,贵族学校就迎合了贵族阶层特权的需要,这对一般老百姓本质就是不公平的。目前,一些有钱人,通过大量金钱投入让子女受到良好教育,这对穷人本质也是不公平的。同样,对于天赋特权,比如天资聪敏等,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之间天赋不同而受到不公平对待,不能因为你有天赋你就可以享受比别人多的资源。罗尔斯认为,人的自然天赋的获得类似于纯粹偶然性的“抓阄”,任由自然天赋来确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在道德上是“任意的”,亦即人们由天赋而得到的利益是不应得的。根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一个合乎正义的社会体系,应该使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他在自然资质分配中的偶然地位或者社会中的最初地位得益或受损,而不同时给出或收到某些补偿得益。那些天赋较高的人,只有在改善那些天赋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的状况的前提下才有资格享有由自己幸运的天赋得到的好处。由此,为了使所有的人都能获得一种公平的机会平等,社会应该更多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也就是说,教育资源投入的重点,更应是那些天赋较差的学生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而不是相反,这样就更符合公平原则。这样的道理,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家里,公平的父母总是会优先照顾弱势的子女。再比如在一个班级,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总是希望班主任和老师能公平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同时,给予天赋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关注也是合情合理的,大家也是没有意见的。这样的道理对一个地区的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以及一个国家的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都应是一样的。

    教育如何更好体现公平,在国家宏观层面,要注重五个方面。第一,要实现教师质量和数量在各学校之间的均衡配置,不能好教师集中在少数学校。第二,要实现好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均衡配置,实行就近入学制度,或划片入学,要严格限制择校。第三,在资金分配方面,要实现各学校之间均衡配置。第四,要对贫困地区学校和残疾人学校等进行重点投入。第五,要进行教育公平立法,要通过法律规范不公平的教育行为。

教育要实现公平,在微观层面,也需要教师具体落实。为此,需要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因为能否公平对待学生,更重要是一种德性。如何抓好教师队伍道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第一,要对有道德污点的教师,必须要进行严厉制裁,不能有任何包庇纵容行为。第二,要建立教师道德挡案。要对教师的一些好人好事进行记录,如参加公益活动、捐款等,都要有一个记录和评定。第三,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不仅要考虑学术水平,也要考虑道德水平。第四,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权力监督机制。比如,可考虑设立家长监督委员会,通过家长和社会来监督教师。第五,对道德水平高的教师要加大奖励力度。

 

作者: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