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流的艺术(10月14日)


语言交流的艺术(1014日)

 

说话是人的本能,只要不是极特殊的有语言障碍的人,基本都会用语言表达自己。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掌握语言交流这个工具。语言交流是一种艺术,任何艺术都需要注重细节以及彼此在细节上的感受。

 

说话首先要看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并不是油滑世故,而是在语言交流上的基本要求。人听不懂鬼话,对人说鬼话也无法达到交流的效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和接受方式。要想取得预期的交流效果,核心就是要“操纵”人的心理。所谓操纵并非有什么阴谋,而是对人家的尊重。因为要想操纵人的心理必然要先行走进对方的心理。比如面对孩子的时候就需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面对女人的时候就需要用女人乐于接受的方式,面对老人的时候就需要尊重老人的心理。面对职场中人与职业经理人,面对投资人就需要用投资人习惯接受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TA自己乐于接受的频道,我们需要先调好频道再张嘴。就是说,在张嘴之前先学会闭嘴,就如电台的节目安排,需要有相应的技巧。什么时候上内容的硬货干货,什么时候播放有商务内容的广告,什么时候引导听众把神经放松,什么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这些都需要在细节上做足工作,做好安排。

一个很敬业的教师,总是喜欢毫无保留地“倾囊而授”,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却是很差的,早已被证明是无效的,很像是漫无目标地朝天空扫射,却无端地浪费自己的弹药。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并喜欢的接受方式,在没有抓住之前最好闭嘴。

寓教于乐,因材施教,让学生从抵触学习到主动学习,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几乎所有人,在你一亮相就已经知道了你的目的,所以瞬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就是重中之重,不仅让对方快速对你发自内心的微笑,而且整个交流过程不能有丝毫的不爽,这就是基本要求了。如何在跟别人交流相处的时候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这个功力并不是单纯靠勤奋多尝试多碰壁就可以得到的。而更多的需要操纵人的心理,扪心自问,我们说出来的每句话都不能让别人反感,需要成为彼此关系的润滑剂。

 

不仅要看对人,还要把事情做正确。

跟一些人说话需要讲重点要结果,跟另外一些人说话需要讲策略并注重过程与细节。要讲究说话的技巧。分清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哪些话需要重点说,哪些话可以一带而过,还需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方法与策略技巧。这些就是需要审时度势,临场发挥,灵活掌握的了。

说对方想听的,而不是说自己想说的。而且需要在相应的期待基础上形成互动,交流的时候不仅你有期待,对方也会有期待。假如你看到对方的期待,给与不给由你决定,因为一句话甚至一个细微的表情而毁了所有,满盘皆输的情况时有发生。

虽然肝胆相照是人与人交往的至高境界,但是对谁都以肝胆相照的原则去相处,也不会取得理想结果。有些推心置腹的话就不适合对每个人都去说,有些话需要重点强调,有些话需要展示默契。

 

为什么有些人越努力越糟糕,一张嘴就犯错?是因为内心根本就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在表达之前做的功课有所欠缺。

语言的核心是交流,所以打通交流的通道是前提,否则就会如古代的鲧在治水一样,搞得水到处泛滥。

说话确实需要看人,把人看准了是前提,与对方走心是交流的基础,否则就永远是在自说自话。你需要引导每次交流,为每次交流加分,而不是单纯地傻乎乎地破坏氛围,破坏彼此的关系。

 

贾春宝

20201014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