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
那些带有“半”字的诗,
意境总是格外的美。
白居易写傍晚时的江水,
用“半江瑟瑟半江红”,
两个“半”字将斜阳照射下的独特风光
描绘得画面感十足。
杜甫写抽象的管弦声,
用“半入江风半入云”,
两个“半”字化无形为有形,
极大地增强了全诗的美感。
清代的黎简写秋天的村庄,
用“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诗人把金黄色的斜阳引入画面,
并且只涂了一半的秋树,
这样就出现了明暗相间、
层次分明的妙境,真是美妙绝伦。
只有一句含“半”字,
那么有没有一首诗句句都有“半”字呢?
明代文学家梅鼎祚写过一首
《空蒙迷离烟雨春景图》(又名《题画》),诗曰:
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明·梅鼎祚
全诗24字,八个“半”字,
将那种朦胧隐约之美写到极致。
其实,自然与人事是相通的。
他在《安乐窝中吟》一诗中写道: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酒虽美,却易伤身,所以饮酒要讲究“微醉”,
微醉是一种佳境,也是一门艺术,
正所谓“淡酒、小杯、久坐细谈,非惟娱客,亦可养生”,
如果至酩酊大醉,则成恶境矣。
而赏花更是一门学问。
什么时候的花最美?邵雍认为是“半开时”。
花开一半,其色、香、韵、姿都恰到好处,
不至于艳俗,不至于浓腻,
若全开则几近凋谢,美便不再纯粹。
清代李密庵对“半”字的理解更加深入,
便作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清·李密庵
李密庵诗里的“半”字,
完全就是一种处世哲学了。
如林语堂所言,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天生就是
“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
将这两种相反的势力调合起来,
便成为中庸的哲学。
就连释家也离不开一个“半”字。
恒愚法师写有一首《半点禅》诗歌: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恒愚法师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
这样的人生应该才是最逍遥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