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假期(62):红河·苏红古村


 又到假期(62):红河·苏红古村

2020-8-11

从龙甲到苏红需要先返回宝华镇。镇子坐落在陡坡上,房子层层相摞,道路又陡又窄。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景区正在镇子边上修建游客中心和停车场;街道两边的农户利用有利地形建造新房,准备办农家乐或者其他旅游设施。疫情过后,撒马坝梯田会迎来大批游客。

出镇子一段还是水泥路,破损严重,坑坑洼洼。这里的山上石头不多,面上是一层土,下面是细砂。盖房子的农户就在路边取砂,挖出一个个大洞。盘山路就在大洞的上面,让人很是担心会不会塌陷。走出二三公里,离开老路。岔路是新铺的沥青路,还没有划线,没有几辆车走过,路面的沥青干干净净的,泛着光泽。

一个拐弯处有两个指示牌,分别写着“苏红”和“秋同”,标志不太清楚。导航显示进入无数据路段,一时不知该往左还是往右。犹豫一会儿,选择继续走沥青路。走出一段,导航提示调头。于是调头返回。走到稍微平缓的路面,停下来吃午饭。我们昨天晚上的剩菜,足够今天的午餐。吃完饭,返回到拐弯的指示牌处,岔入另一条路。进到一个村子,没有一点旅游的迹象。道路又窄又破,路面到处是碎石,木棍,牲畜粪便。问一问路边一个着运动服像是中学生的少年,说他们村子叫秋同,苏红就在我们刚才走的那个方向。于是又艰难地调头。这一次出来,导航已经几次发神经了。

返回沥青路往前走四五公里,到了一片黑森林边上,有个停车场,停着四五辆车,有小车,还有皮卡。有石板小路贴着森林继续向下,路侧有竹篱。拐过弯,眼前有个村子。村口有个水塘,里面有两只鸭子在游水。水塘边有个石台子上的水窖,上面有瓦顶遮住,边上备有勺子。在大路边上备置水窖是马帮时代的做法,为的是给赶马人提供饮水的方便。当然,这里的陈设只是一种复古形式的旅游设计而已。水塘后面的高台上,有一株高大的椰子树。在这样的高山上应该不会自然生长椰子树的,估计这也是人造的旅游景观。

我先前看旅游指南,知道苏红村因为容易发生滑坡,村民已经搬走,村子将被整体改造为农作休闲旅游基地。可是眼前的景象,一片破败,分明是被废弃的样子。一座座院子,都没有屋顶,有的还有土墙,还有门框,有的只有石脚。前面路上,还有挖机在工作。正好有一位着制服的男子路过,我拦住他打听打听。男子是负责修复工程的工程师。他说苏红古村改造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西边这一片本来已经做好基础工作,道路和老宅基础维护得差不多了。前些日子下暴雨,又发生滑坡,道路冲坏,现在正在修复和维护。

沿着村子西头下去,石板路应该是有人维护的,比较平整。这一片基本上是石头房子,墙体都是石头。路边还有供游人休息的平台,有座椅。一侧一座小院,门上挂着“苏红古村旅游规划建设指挥部”的牌子。一位女子从下面走上来,气喘吁吁,在指挥部门口的水龙头下洗脸,喝水。

指挥部前面的山包上,两棵巨大的枯树,树根将一座石头山紧紧包住。这两棵树应该死了很多年了,而且是被砍死的。砍下的树干还留在一边。实在是生不逢时。这样的大树被砍死,应该是过去疯狂时代的事情。在现在发展旅游的背景下,这两棵“千年古树”是多么难得的旅游资源。

出村子的地方,道路被完全冲坏了,我们只能从树林里绕下去。出村之后,石板路变成了毛石路,虽然有石阶,但不平整,走起来要小心。路遇一位背着一袋子稻谷的汉子,趁他休息跟他聊了几句。这一袋子稻谷,得有八十来斤重,从下面两三公里背上来。他也说因为雨水不好,今年稻谷收成不太好。

贴着梯田边的小路向下,看到二三公里远处的田间栈道。我今天的愿望,就是要到栈道上走一走。田边有的地块稻谷收割完了,已经放水泡着,有一群鸭子在水里觅食。很奇怪的是,边上田里的稻谷还没有收割,可这些鸭子好像很守纪律,不会蹿到别人家的地里。

接近栈道,一家两口子正在田棚前打谷子。田棚用木条糊泥巴做墙,顶上盖着塑料布。边上一块地里,拴着一大一小两头牛。收割时节应该是用不上牛的。我估计是一家人都出来收割了,没人放牛,关在家里又不放心,就带着来地里了。收割时节为抓紧时间,晚上就住在田棚里。要是回家,一来一去得两三个小时,费时又费力。

撒马坝梯田的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栈道,得有四五公里长吧。对游客来讲,这是观光的栈道,对于周边农户来讲,也是方便下田干活的道路。我原先以为走在栈道上,身处梯田当中,可以看到更好的景致。其实,除了可以就近观察农户的收割情境之外,就观赏梯田来讲,栈道并不能提供很好的视角。不管怎么说,在栈道上走了两公里,算是了却一个心愿。

梯田看得差不多,该返回县城了。回头朝北边看看,县城就在不远的山梁上,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可是我们得上坡走三公里到苏红村,再开车四十多公里才到得了。望见城,走倒人,是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