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假期(65):个旧·沙甸大清真寺
2020-8-12
今天的行程是从红河出发,到沙甸参观大清真寺,晚上住弥勒。
早上起床有大惊喜。我拉开窗帘,只见前面的河谷中盛满白色的云雾,浓稠得像牛奶。云雾刚好将河谷装满,没有溢出,对面河岸的山坡还是红色的土地,黑色的森林。抑制不住兴奋,跑到马帮古城拍云。山梁上的县城被云海包围着,云海翻腾就像海浪。时而会有云雾被风吹起,翻过山梁,越过古城。我以前听说过在红河可以看到云雾蒸腾的美景,临走看到,感觉幸运。
早餐后离开红河。从红河到元阳走的是新修的高速,还在试运行阶段,不收费。路面很宽,车很少,很好走。过元阳县城南沙之后,走省道,折向西北方向。路况倒是不错,只是车很多,而且很多大车。到了开远附近,大车更多,路面变烂,坑坑洼洼,泥浆四溅。很奇怪,我们几次过开远,都是烂路,都要遭遇堵车。十一点多到鸡街,进入乡道,离沙甸不远了。
“沙甸”这个地名,在我童年记忆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1975年年中,空气中弥漫着恐怖的气氛,各种传言带着血腥味儿满天飘散。沙甸距离我老家还有一百多公里,而且我们在山里,相对比较封闭。但传言实在恐怖,那时候可以用“沙甸”两个字来吓唬哭泣的小孩,让他止声。有一段时间,外地人不让进村,路过的只能绕道走村外。村口安排放牛的老人和小孩值哨,夜里有民兵在村中巡逻。八月份之后,才听说问题解决了,才慢慢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后来很长时间,说起这两个字都有些忌讳。
进入沙甸,路边不远处就看见清真寺的圆顶和尖塔,这边属于回民聚居区,每个村子都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路不宽,不够整洁,路面有垃圾。路边的房子大多是二层的砖混结构,白色墙面上有斑驳的泥印。天气阴沉沉的,空气似乎不流动,气氛有些压抑。我在网上搜索沙甸旅游景点,显示的是“白房子清真寺”,就跟着百度导航走。
到达目的地,眼前是一座白色围墙的建筑,顶上有圆顶,圆顶上有新月的标志。确实是“白房子清真寺”,大门边还挂着“个旧市白房子清真寺伊斯兰经文学校”的牌子。 门口没人值守,我们直接将车开进院子。院子的一侧是二层小楼,楼上楼下有好几间教室,门口挂着牌子。教室的窗玻璃已坏,门被卸下,估计已经废弃。院子西边,地上是拆除旧房之后留下的残砖败瓦;再往西,一座新修的圆形的木结构建筑,已经完工,尚未投入使用。再边上,还有一座圆顶的砖混结构建筑,估计是新修的清真寺。
看到一位戴白帽,留白胡子的老者,我猜想可能是阿訇,过去跟他打个招呼。我有些犹豫,不知怎么称呼,我还没有在这种场合与伊斯兰打过交道。后来还是称呼他“老师”。我说我们想看看大清真寺,不知是不是这里。老者说这里是白房子清真寺,也是伊斯兰经文学校,不是大清真寺。接着指了指大清真寺的方向,详细介绍了路径,什么地方左转,什么地方右转。老者汉语说得很好,表达很清楚,态度说不上热情,但很认真,有点公事公办的味道。我又问纪念碑是不是也在那边,他又跟我详细说了方位和路径。我说纪念碑的时候有些试探的意思。老者这样一说,我就知道没有忌讳,可以去。
大清真寺其实很好找,它有四座将近一百米的高高的宣礼塔,老远就可以看到。沙甸只是一个村庄,没有高层建筑。走近大清真寺,让我惊诧得目瞪口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神圣,庄严,恢弘,大气。主体建筑是坐西朝东的一主殿,两耳房,四宣礼塔。前面是足球场大小的广场及两侧的花园。广场中间有喷水池,最前面的卧地巨石上,刻着“沙甸大清真寺”几个金色大字。有些奇怪,感觉大殿与殿前广场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大殿似乎略微偏向东北。广场南北两侧有花园,各有一座大理石门坊,十来米高,门额上分别刻着“爱国”,“爱教”。
看到有两位游客模样的男子上了主殿前面的台阶,我们就知道大清真寺主殿是可以参观的,就跟了上去。主殿前有台阶,铺着地毯,上去之前要脱鞋子。我看那两位男子是直接脱了鞋子上去,到门口跟人打了招呼,就进入大殿做祷告的。我们脱鞋上台阶的时候,原先坐在门口的着制服的保安走过来,像是迎接我们的样子。我明白,这种客气针对的是我们这样的非教民。保安很客气,笑容满面,说可以到处走走看看,但是非教民不能进入礼拜殿。末了又补充一句,“可以拍照”。一般到了寺庙,是不让或者不鼓励拍照的,我以为没听懂,又问可以不可以拍照,保安很肯定地说,可以拍照。
实在是太过壮观了。高大,雄伟,美丽,精致。我先以为这座清真寺要比我们前些年去过的银川南关清真寺大,其实要大很多很多。南关清真寺礼拜殿面积才两千平米,而沙甸大清真寺礼拜殿建筑面积达一万七千七百平米,可以同时容纳万人礼拜。主殿面积得有好几个篮球场那么大吧,而且净高达四十多米。地上铺的是羊毛地毯,这样跪在上面不会不舒服。就连回廊也很壮观,地上也铺着羊毛地毯,顶上的拱门,廊柱,天窗华丽而精美。主殿门口有告示,女子不得进入主殿,女子不戴面罩不得进入清真寺。主殿两侧有耳房,规模稍小于主殿,专供女子做礼拜。我记得以往是白天每隔两小时做一次礼拜,主殿一侧有告示,新的要求是每天五次礼拜,分别在早上六点,中午一点半,下午六点半,晚上七点五十,八点五十五。这样的新规,应该是避免与上班的冲突。
在大殿徜徉了一个来小时,真的很感慨。沙甸大清真寺2005年新建,2010年完工。除了省政府资助一千万之外,其余的一亿二千万全部来自捐款。有的人家捐出了一半家产。一个村子能够完成这样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质量上乘的建筑,真的很了不起。除了大清真寺之外,沙甸还有十几座小型的清真寺。
从大殿出来,接着在广场上拍照。一位五十来岁的女子,带着两个孩子,一个牵着,一个背着。她走近雨燕,要她帮忙调整一下背上小孩的姿势,他有些不舒服。雨燕愉快地帮忙。我顺便问一问纪念碑的位置,她仔细地告诉了我。我又问她吃饭的地方,她推荐村东头的“回味餐厅”。
纪念碑就在村子北边的山脚,在一大片墓地中间。纪念碑朝向西边,碑座四面有文字,介绍四十五年前发生的事件的前因后果;碑身四面也有文字,前面是纪念碑名,后面好像是“永垂不朽”,其他两面是经文。整个碑身是方尖顶的样式。纪念碑有石栏围着,占地有排球场那么大。
离开纪念碑,到了村东头,找到“回味餐厅”。公路边一座院子,有院墙和篱笆挡住公路上的尘土。院子里停满了车,可见生意很好。我们要了一份清汤牛肉,加上两个蔬菜。味道很好,但是量有点多。感觉有些惭愧,我们边上的两位汉子,只要了一份清汤牛肉。浪费可耻!为了不让自己丢人,坚持将一大碗清汤牛肉吃完。
晚上到弥勒,还住上次住过的风景中的酒店。次日到泸西过火把节,再次日回到昆明。
历时一周的滇南之旅结束,收获饱满,心情愉快。
PS:8月16日离开昆明,经贵阳清镇,湘西泸溪,岳阳华容,19日回到武汉。假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