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的行政商务中心
在浦东东昌路的曰子里之十二
方彭君
黄浦江,把浦东和浦西分隔成两块,使东西两地,地域不相连,公交不相通,造成了浦东地区的特殊性,有浦东的公交运行体系,有浦东的电力生产和供电单独机构等,都独立于浦西,而这些机构的总部所在地,均在东昌路。成了名符其实的浦东商务中心。
码头一上岸,右边的一块场地,就是汽车站,是去南汇,川沙,高桥等远路的长途汽车站,也是浦东唯一的,通往浦西乃至全国的通道。
通往沿江地区公交车,有81路至庆宁寺,82路至大刀站,这里既是起始点,又是终点。东昌路是浦东地区的交通枢纽,紧挨汽车站的一长排平房,是浦东轮渡公司的办公室,当時浦东地区已有好几条轮渡綫了。
他们的对面是个大仓库,在高高的围牆上,画着巨幅的广告。东昌路的首段,就截止在横向的烂泥渡路上,在这首段的终端,左面的转弯角上,是浦东地区的人民银行,地方不大,不久又搬到东昌路中段,市范里弄口的二层楼房办公,营业大厅也大了,过了烂泥渡路进入中段,有电话局,救火会。東昌路上平房多,无瞭望台,后搬到浦东南路去了,有了曢望台。浦东的行政和商务机构,都集中在中段,有浦东电气公司,四层高楼是东昌路标志性建筑物,善堂路口的浦东税务局,邮电局,银行,卫生防疫站,善堂路上还有公安局,在中段的另一个条支馬路上,还有上海第三医院,后迁址到即墨路,现在为东方医院。
東昌路的中段就截止在善堂路上的,当时像样的横马路就这两条,其他都是弄堂小巷了,东昌路的终端与浦东南路相交,过了浦东南路,就是东昌区的消费合作社的办公楼,其右边为救火会,其左边为东昌区人民政府,东昌路当时是浦东的政治经济中心,浦东人要办事都跑东昌路。
黄浦江的天堑,使浦东处于郊区的地位。解放 初东昌路属洋泾区,后改为东昌区,都辖属市郊的,过了几年划归川沙县,后改为浦东县,直至58年,把沿江地区划归楊浦、黄浦,南市三区分段管辖,成了上海市区,但还是地位低下,毕竟生活不方便,人们不喜欢浦东,他们"宁要上海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待到浦东开发后,上天过大桥入地过隧道,交通把浦东浦西连起来了,过江不再天堑受阻。
但今日的东昌路,已经没有了过去商业中心,行政商务中心的地位,连痕迹都消失殆尽,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街区,上海中心、金茂大厦、世贸中心,三个上海顶级建筑,就在附近的东昌路上。東昌路沿路的大楼里,居住着大量的新居民,他们大多为新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