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昌路上的同昌南货店关门了


    同昌南货店关门了
                在浦东东昌路的日子里之十六
                                  方彭君
        一九五四年五月,在東昌路上,有一家私营企业,即同昌南货店,自觉的把企业交给了国家,这在当时,当地还是第一家。
        1956年才开始全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合营实行公有制经济,对私营企业进行赎买,而同昌南货店的行动,要比他们早了二年,而且放弃了股息20年的政策权利。我们的老板当时是很进步的,他把土地、房屋、生财都献出来给了社会。消费合作社就利用他们的财产,改建成区的生产资料服务部。店里职工都转业进社,再分配。那么老板怎么办?我的先生安排到区工商联当专职工作人员,小股东分配到沪东船厂工作,都当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商店在关门前一点风声也没有,十分保密,其实老板和政府早已签好协议,协议一宣布,就立刻关店,走人。我们有二个职工,分到杨家渡门市部,一个职工,分到十八间门市部,还有的分到高庙等门市部,只有我一个人,分到东昌路门市部。
        我们的老板店经理蔡世杰,思想开明,追求进步,在工商界中也很活跃,担任大组的召集人,善于言辞,头脑灵活。当时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卅年"在报上刊登,他奉为至宝,收藏学习,他在当地工商界中,是个有影响的人物,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和业内地位,才把财产无偿的献给了社会。
        他在店内工作時间少,一般都在外面活动,在店内也不多讲话,一是他有老板身份,二是他与职工总还隔着一层阶级关系。他不像一般老板,只会讲老套话,讲俗话,而他讲话总是那么時新,紧跟形势。他去担任工商的专职工作,是十分恰当的。
        大股东邹国芳,我父亲的師兄,他还有一家百货店在手上,直到公私合营后,才去区工商联当主任,还兼当区公司私方经理。
       小股东周至康先生,为人正直,有个性,直来直去,他对我很善待,教我珠算,教我计算,一元一斤十两制的一两是一角,那么当時实行十六两制的,一两是多少,是六分二里五,叫我背1.6252.1253.1875。现在都用塑料袋包装商品,过去用纸的,一16k纸把商品包起来,成三角形,叫三角包,包好后丢在柜台上,不会松开,而我因手小,包不起来,还用一张方纸,是土制的很粗糙,连稻草纤维都看得到的纸,把桂圆,核桃等包成方包,我总包不起来,他叫我多练,传授销售技艺。但周先生在活动能力上,有逊二位,他去沪东船厂工作,当了产业工人。
        他们的捐献行动,也有些流言蜚语,说老板在丢包袱,农村的土改剥夺了地主的土地,他们触景生情,城市的资本,引起了他们的负罪感,才有此举动。我一直认为老板是精明人,我们不要歪曲他们的行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政府的明确政策,对工商业是保护的,我认为他们输财是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