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深圳特区40年


  解读深圳特区40年

  综合媒体报道2020年10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五大历史性跨越、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并提出了六项明确要求。

  十条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四是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五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六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七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八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九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十是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总书记也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经济特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新形势下,“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

  党中央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改革”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未来在各个领域的探索中将具备更大的改革自主空间。

  而在此前的10月11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就已经印发。实施方案涵盖27条内容,涉及到土地、户籍、资本、引才、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完善适应超大城市特点的劳动力流动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该项权限是今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中赋予省级政府的一项内容,对于土地资源稀缺、住房供应不足的深圳来说,此次将该项权限的授予,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土地要素的释放也将进一步拓展深圳的城市发展空间。

  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等,将进一步带动深圳人口流入,全球科技人才的引入,也将继续强化城市的科创实力,另外,相关的配套服务不断完善,将促进更多人口留下来,近几年深圳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40万人,为城市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依法依规赋予深圳更多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不断放权下,深圳的发展将继续提速。

  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要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今年在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结合我国当前实际的发展情况,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发展格局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和政策导向。新的发展格局下,国家将继续贯彻对外开放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本次讲话中共51次提到“改革”,34次提到“开放”。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格局。

  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过40年高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深圳土地资源稀缺,城市发展空间不足,10月11日的《实施方案》中亦明确提出要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土地资源的提效利用对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均将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国城市群规划利好频出,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未来通过不断强化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调合作,大湾区内部协同发展也将进一步提效。交通网络的加快建设,将有效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亦将有所带动,特别是广州、东莞、惠州、珠海等城市。另外,重点提到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未来这几个区域的发展亦值得更多关注。

  最后,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社会各界对中央给予的政策或规划利好预期强烈,这种预期也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今年以来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3月以来深圳市场快速恢复,二手房成交量价齐升,6-8月二手房单月成交套数均超万套,价格涨幅亦较为突出。7.15新政后,购房者置业情绪有所平复,市场略有降温,但二手房价格整体较为坚挺,市场看好预期仍较强。《实施方案》的印发以及今天庆祝大会上发布的相关内容,短期对稳定市场预期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更多的还是对深圳的中长期利好,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