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MC管理中建立高可行性生产计划的思路方法


PMC管理工作是否开展到位,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如果缺乏了具备精益生产思想指导而开展PMC管理工作的话,对于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的管控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大大的影响产品的正常生产,产生极大的成本浪费。

 

PMC管理部门中生产计划管理人员的职责主要为:依据销售计划制订生产计划依据生产计划指定物料需求计划结合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计算当期最大生产能力下达生产定单监控生产定单完成进度。

 

生产计划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就包括规划并完成组织生产目标协调生产管理团队的工作指导完成生产线组装工艺,并进行产品调试主持编写工艺文件主持制定产品使用说明文档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满足现有及潜在的客户需求。

 

1.jpg

 

在制造型企业中,围绕PMC管理的生产计划管控,首先要制定季度计划,业务提供长期预测约(6个月),其准确度为50%,入排程展开各制令上线日期,物料需求计算3个月以上交期长之物料,虽说业务提供的预测不准,但仍比由采购预估来得准,季计划排定后可提供:产能长期预估,未来瓶颈之设备及需求,业务接单之饱和度。

 

其次是进行月计划,通过确认订单或计划性订单,其准确度为80%,入排程后截取一个月内,计算所需之中交期材料。月计划可提供:业务之当月出货计划,生产部门加班计划,委外加工商之产能计划。

 

然后是进行分解制定周计划,通过已确认订单,其准确度为90-100%,可截取一周内之制令并计算所需之短交期材料,因已有先前之长中期物料计划,在周计划时之缺料状况可大幅降低。周计划可提供:生产线该周生产计划,采购跟催计划,模具生产设备维护计划,仓库供料计划。

 

PMC管理中,主生产计划是由专职的主生产计划员负责编制的。主生产计划员必须了解车间作业及物资供应情况,知道如何建立产品的搭配组合以减少生产准备、合理利用资源时刻保持同市场销售、设计、物料、生产、财务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主生产计划的任务包括排出独立需求的、按日、周、月的计划。对本企业的能力与生产任务进行细的平衡以便确定能力的补充或计划的调整。根据产量及能力的动态变化,对每周计划做修改作为配套厂、销售网点、厂内制造部门、库存信息等的联系枢纽,也是向客户承诺的依据。

 

主生产计划的进度管制方法主要有批量管制法生产计划以一定的批量加以编号,适用于存货生产型之大量生产产品。订单管制法适用于订单生产型,第一订单编一个号码大订单可拆开来开具制造单。

 

传统生产计划是台份计划,台份计划的缺点是:过早,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太粗,造成库存量的增加,资金积压。传统计划的问题在于它不注意计划的可行性,因此要把核实和调整系统生成的MPS计划定单,作为日常工作,保证MRP能正常运行

 

MPS的对象是指:最终产品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产品系统的具体化后的产品,称为最终项目独立需求的备品配件变形产品也是最终产品,但是系列产品的种种变形组合,难以在最终项目表上全部列举可用系列产品的比例方法确定选装件、套件在模块产品系列中,大量引用选配件、通用件预测一下各基本件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可从总装计划规定。

 

MPS的可实行性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适应持续不断的变化。变的因素包括:内部设备故障、质量事故、缺料待料等外部市场需求变化、顾客取消定单。就会导致主生产计划的增加、减少、提前、推后(最终产品)。

 

时段性解决了这个问题。在MRP应用计算机轻而易举地调整计划,可以作到每天调整一次。但调整也会带来损失。通常只是一周、一月调整一次。MPS的时段划分为:

 

1、规划期---3时区从今天往前推算,一般在制造、装配、采购阶段之前。这是根据合同(定单)、预测想结合定的。在这一时段,计划可变化,一般,每季调整一次。

 

2、累计提前期---2时区一般等于或略大于累计提前期。从3时区进入2时区意味着生产计划开始实行,材料已购买,资金投入并逐渐进入加工,直至装配。

 

3、总装期---1时区:进入整机总装阶段(或略为提前)

 

4、需求时界DTF1、2时区的分界线。提醒计划人员已进入机器总装,除特殊情况,一般计划不能再做调整。

 

5、计划时界:2时区与3时区之间的分界线PTF。提醒计划已经确定,采购或生产周期较长的物料已经备好,资金已投入,能力开始耗用。变动必须由计划人员手工做。

 

2.jpg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开展PMC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陈晓亮老师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cxly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