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共鸣。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报告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旨在为数字经济培育沃土。而数字经济也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01 数字生产力革命正在世界范国内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渗透和重构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要素构成看,“数据”脱颖而出,超越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等上升为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对数字资源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竞争焦点迅速从资本、劳动力转向数据资源争夺和攫取。

 

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彰显着力量和气势,联合国在《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中指出,根据定义的不同,数字经济规模约占世界GDP的4.5%至15.5%。重大的科技生产力革命往往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数字生产力革命正在世界范国内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渗透和重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GDP占比达34.8%,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央领导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短短二十多年,中国已成长为互联网大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和赋能,催生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自媒体、人工智能、云计算、远程控制、无人驾驶等新业态、新技术,以及智慧城市、政务云等数字治理模式。阿里巴巴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数据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达到67.9%,连续5年贡献率超过50%。数字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宽度,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着社会治理结构和空间格局。

 





02 数字经济已经并正在改变着、冲击着既有的经济运行方式、活动规则和经济发展方式

 

 

 

数字经济表现出的突出特性,是原有经济形式难以比拟的。虚拟性,意味着无形无影,却织起一个网络世界、无量平台;开放性,意味着要素自由流动,主体个性彰显;交互性,即不受约束的共时性对话交流;无限性,即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空间范围无穷无尽;指数性,即信息传播迅速爆发、信息资源迅速放大与价值快速增值,等等。数字经济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并正在改变着、冲击着既有的经济运行方式、活动规则和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虚拟性及共享性、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源自于数字(信息)技术。首先,由0和1组成了一个无影无形、深不可测的虚拟空间,开创了一个有别于实体空间的大千世界。经济活动的空间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球表面的一部分,而是在这个实体空间上,外加一个连通实体空间的无形网络世界,人类文明在向新世界延伸。其次,虚拟空间打破了传统物理空间的概念,导致经济活动在“虚拟”与“现实”空间的更替和转换。此时的经济运行、要素流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物质世界(空间),这个无形的电子空间,冲击着传统(包括思想观念、理论、生产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等),重构着全新的秩序。

 

二是指数性及可复制性、无限性、爆炸性。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数据为本源(资源)、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方向的经济形式和投入产出体系。由此,认识和把握数据的特性和产业系统、市场体系状况就显得十分关键。

 

三是多样性及分散性、精准性、公平性数字经济开启了一个“个性化”消费时代。由于数字技术创建了虚拟空间和平台经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工具等不断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数字技术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从规模化生产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转变,厂商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方便地汇集海量客户信息资源,低成本地开展多样化业务,有效满足多种消费需求,包括以往难以提供服务的部分(如末端消费对象、模拟、体验消费等),产生长尾效应。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够做到,在每一个品类上都可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这是以往的生产方式难以企及的。例如,淘宝作为一个典型的长尾平台,具有零库存、无采购成本、库存成本、流通成本,每个商家都可以实现产品的销量最大化。

 

四是可达性、互通性、渗透性、跨越性、均衡性。数字技术的跨越性、互通性、渗透性突破了地理空间的割据性,消除了距离对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制约,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得实体空间可达性大为提高。致使实体空间的经济联系由原有的等级阶层联系向新的平等共享式互动发展转移。原有的垂直等级空间被打破,新的无限纵横交错的空间网络得以建立。

 





03 数字经济塑造新生产力和新生活独特机制

 

 

 

数字技术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太多惊喜,数字经济也已经带来了众多新的生机和发展机会,多少企业由此诞生,走向辉煌;多少人由此沟通,得到了理解和欢乐;多少城市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数字技术建造了一个平等、自由、美好的世界,创生了一个新经济:数字经济。那么,数字经济是通过哪些独特机制来塑造新的生产力和新生活的?

 

第一,引领机制。技术的先进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引领性、引领机制。首先,是技术独特且在持续不断创新,数字经济以高速、超大量的数字信息流(数据资源)跨越空间距离障碍或地域空间限制,以磅礴的气势引领(推动、拉动)着各行各业前行。其次,智能化,数字技术与传感、处理、仿生、智能、控制等技术结合,形成史无前例的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大大提升生产力水平,这就是一次生产方式的重大革命。

 

第二,重置机制。数字经济的魅力还在于它对原有经济活动的重置机制,即改造、分化、重组功能。一是改造功能,或“破坏”功能,表现在对原有产业、传统成分的渗透、融合与破拆、扬弃、改造、整合,“润物细无声”。二是要素换序迭代,原本重要的传统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退居“二线”,数据要素上升为第一线要素,这个变化已经引发经济社会的全方位革新,世界进入了大变革的时代。三是重新洗牌功能,数字技术提供了经济发展新的起跑线,使得“换道超车”成为可能,而不再拘泥于“弯道超车”。

 

第三,倍增机制。数字技术,提供了一个高速运行的虚拟空间,其间的信息传递是以光速运行的,原有的实体空间已经与之不可同日而语,经济数据的处理、传输,决策的过程、速度都大大提升,经济成果产出的效率和规模空前跃升。数据的价值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形成了数字经济的倍增(加速、指数)机制。

 

第四,共享机制。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的市场规则,一改以往的厂商、寡头主导的、被动、押宝式的交易方式,为主动、透明的交易方式,市场主体有了平等的地位。这个层面的变化是由数字技术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