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秦岭故事,开创辉煌未来


 

  “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古往今来,描写秦岭的诗词有很多。秦岭,气势磅礡、蜿蜒逶迤、青山绿水、草木葱绿,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貌气候、丰富的物种资源、迷人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和丰富的蕴藏。它原始而古拙、博大而精深,滋养了丰饶的江汉大地和关中平原,孕育了繁盛的周秦汉唐,开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秦岭撑起中国脊梁

  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我国南方、北方的气候分界线,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化学者眼里,黄河是母亲河,秦岭是父亲山。

  从地理意义来看,秦岭对中国有多重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像阿尔卑斯山是欧洲的脊梁一样,秦岭是中国的脊梁。与同纬度的美国不同,美国的主要山脉落基山脉是南北走向的,龙卷风可以从南刮到北,暴风雪可以从北吹到南。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对大陆型西北风和海洋型东南风形成阻隔,造成了中国独特的北方干旱、南方湿润的气候差异,使中国形成了明显的北方和南方不同的地理生态特征,没有美国那样频繁的自然灾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作为文化重镇的秦岭,张宝通认为其与地理意义位置相似:中华之“华”源于华山,华山是“华夏之根”,是中华民族的圣山;秦岭北麓哺育了大关中,兴盛于此的周秦汉唐四个朝代决定了中国数年的走向;汉朝、汉人、汉字、汉文化定鼎于其南麓汉中……

  正是因为秦岭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曾指出,秦岭是中国的精神标识和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