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中国》第4集《一统》有感)
文/周涧
在历史长河中,平民的芸芸众生是很难被后人知晓与评说的。然而在秦王朝时代,有一位县域的普通平民小吏成了史册上的留名者。他的全名无从考证,后人只知道名字中似姓似名的一个字:喜。
喜,当年在今湖北省云梦县担任过掌文书事务的令史。云梦县战国时属楚国,自秦一统诸国后编属安陆县。喜曾经历过剑戟相拼的铁血战事,当天下纷争归于安宁后,他更懂得珍惜难得的祥和生活。在工作之余,除了悦享家庭亲情之乐,他还偏好在竹简上刻写文字,记录每一年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年复一年,已成习惯。
在1975年12月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文物中,发现有“喜”刻记的简牍共计53枚,字迹清晰可辨,共550字,缺文约30字左右,尚有文字的皆能释读。记事年份上起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下讫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前后历四王共90年。
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秦国对外征战和秦国君王兴替大事,这一类占绝大部分内容。如:(昭王)四年,攻封陵。五年,归蒲反。六年,攻新城。七年,新城陷。八年,新城归。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庄王三年,庄王死。(嬴政)十七年,攻韩。廿一年,韩王死。等等。
另一类记载秦墓主人“喜”的个人重要履历和家事。如(嬴政)六年,四月,为安陆令史。七年,正月甲寅,鄢令史。等等。
这是留存至今最早的一部历史书籍原物,考古学家称这些简牍记录为《编年纪》。
云梦秦简《编年纪》的出土,不仅真实地保留了2000多年前历史重大事件的年代记忆,为研究秦代军事、政治以及历法记时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它还是一份中国汉字书写演化的原始证物。
一个并非专职史官的普通县域文书,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仅凭一份个人兴趣,无意间让国家的历史真相留下了印记,成为浩瀚纷繁史料中的一份珍贵补充。而“喜”的名字,也在芸芸众生中超越了“普通”意义为后世记忆。
历史,是由名流大家以及每一个普通人共同书写的。做有心人,普通就有可能不普通。当一个人能够留名于史册时,他的生命在人世间就算没有无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