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听乐章品文化(散文)
天已凉,花飘落,研一池墨香,执一只素笔,写一笺新词,尽染满地落黄,在时光中慢慢盛放,温一壶水天一色,剪一段慢时光,邀友共赏!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国人喝茶,大多并非都是因为口渴,有时喝的是一种境界,品的是一种情趣。更有趣的是有时还可以与茶交流,“听”出茶的清香来,品出茶中文化味。
中国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中国茶,兴于唐,盛于宋;中国茶,承载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茶,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普及和对外的传播;中国茶,是友谊的桥梁;中国茶,是和平的使者;中国茶,是文明的代表;中国茶,是和谐的催化剂;中国茶,是人类精神的浓缩和象征;……
冬日暖阳下读书久了,放下透出墨香的书本,转身取出磁炉,烧上一壶开水,水底漾起极小的气泡时,取出一撮茶放进去。茶叶,在水中沉沉浮浮,慢慢地,听到了茶在壶中翻腾的声音:耐心等上几分钟,便会听到茶声隐隐,茶香从壶中传出来。凝神细听,仿佛能听到雨水从树枝滴落的声音,听到山坡上徐来的清风,听到林间的鸟鸣,以及种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声音。听着,听着,只觉得,听到茶叶、茶花、茶水就在这一瞬间奏乐,像春风吹过花梢,像阳光在空气中爆裂,像流星撕裂夜空……
于是乎,自己也成了那些声音中的一部分,听到心灵开花的声音,一下子让喧闹的世界退得很远很远。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谓之“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一杯茶,意味深长,淡淡幽香,挥之不去的是留存于五千年悠悠岁月历史长河深处芬芳的记忆。
“听茶”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词语,“品茶”一个多么富有诗情的意境!茶作为国礼,从唐“丝绸之路”、明“郑和下西洋”、英国女王的红茶情结到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的半壁江山四两茶、再到普京总统的中国茶缘,茶代表中华文化享誉全球。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茶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平生最爱普洱和红茶,听的最多的也是这两种茶。一壶陈年普洱,让人听出岁月沧桑里的豪气。那里面有骀荡的古风飒飒,有秋风萧瑟里的马鸣萧萧,更有酾酒临江的荡气回肠。
茶,是渗入到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液体,它去混沌而提神,去污腻而清新,去浮躁而致远。倾听茶的声音,也是倾听心灵的声音。听茶,是一种独处,远离喧嚣,远离世俗,远离尘埃;品茶,是一种享受,体味清静,体味快乐,体味人生;听茶是一种心态,放松心情,净化灵魂,放下情怨;听茶是一种境界、一种参悟、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和快乐。
袅袅茶香,挟岁月的长风,在眉间缥缈;多少前尘往事,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成败得失,都在这一壶浸透光阴故事的老茶里。端杯如晤老者,品茶如听故事,那里有无数英雄仗剑走天涯的雄壮! 红茶,温馨,浪漫,最易撩人心弦,让人听出的是摄人心魄的浪漫之气。那茶汤,红艳明亮,剔透的琥珀色弥漫着诱人的香甜;啜之如丝绸慢慢滑过喉咙;品之,松香、桂圆香非常饱满;顿觉茶香在唇齿间萦绕,浮华被拒在唇外,人都有些飘然了。
“喧嚣虫落香初起,小窗闲坐听茶声”,静静的坐在那里,心无旁骛,一心品茶,听茶,顺着缕缕清音滑过心海的轨迹,温柔的思绪渐渐远离喧嚣,回归于内心最真实的宁静。这时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心是那么随意,那么安然,那么无载无负。在这静谧的时分,躲藏在灵魂深处的那些小诗意,悄然与茶懈逅,绽放成一朵朵罕世的花,在青山绿水里释放着片片浓情。回眸转角处,那些浓浓淡淡的心迹,没有暮风晓月交织的景致,却有茶与水的地老天荒。君似水,伊如茶。茶,在水里,灵动的舞蹈,柔美,无语却缱绻。水,抱着茶,深情的解读,脉脉,无酒亦沉醉。茶、水天成,荡尽岁月的尘埃,定格在素心幽境里,归隐在雾蔼烟雨中。那茶与水谱就的神话,早已醉在那笑靥蕴成的馥香之中。
听茶的美妙感觉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茶香的。品茶要心情,听茶要心境。要与茶做知己,就要听得懂茶的语言。茶是轻易不开口的,只有有了闲功夫,有了好心情的时候,茶才愿意交流。听茶时心内要清静,平和,才能倾听。听茶时要有耐心和细心。茶的语言靠色、香、形、味表达。在水的催化下,茶的内心世界渐渐打开,颜色是一点点改变的,身形是一点点舒展的。当静下心来,就能听出茶语的真谛,苦极而甜,香中含涩,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丰富而曲折。
一个人静静的坐下,远离喧嚣,远离世俗,远离尘埃;放松心情,放下烦恼,放下情怨,静静的听茶,听得松风并涧水,听得茶中清香来!
作者简介:
王先琳教授,男、公安部《警察实战训练研究》杂志主编、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高级国学文化培训师、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国际文艺家作家协会会员、深圳龙华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品绩力就是生产力》、《新闻之后闻》、《品绩教练模式》、《品绩创造奇迹》等多部专著;在海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及知名门户网站发表文学、新闻和经济、法学和企业管理等作品五千多篇,5000多万字,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轨》发表于《中国纺织报》,被评为三等奖;《惊人的浪费,可怕的后果--砖瓦行业浪费土地现象调查》先后发表于新华社内参和《中国土地报》并获奖励;《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地区封锁》发表于《法制日报》获"反不正当竞争法"全国征文二等奖;《思想政治工作呼唤法制化》发表于《江汉工人报》获全国征文二等奖;《按国际标准实施全方位管理--纺织行业'复关'对策之我见》获《人民日报》好新闻提名奖,并于1994年应邀出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座谈会;《驾驭圣马的人》被收录《敲响新世纪鼓点》一书,获《经济参考报》全国征文二等奖:《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获《人民日报》"搞好十五大宣传"征文二等奖和《中国西部科技》杂志全国征文一等奖;《"三个代表"应成为新闻宣传工作导向的核心》被"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优秀论文学术研讨会评为特等奖,并由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风雨斗笠湾》分别获《中国作家》和文化部“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征文二等奖;《遭遇情人》获第二届“梧桐杯”三等奖;《知青小谢》载《梧桐文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为你写诗(组诗)》获2020全国最具人气诗人网络大奖赛”二等奖;《老爹开店》被收录《全国优秀文学作品选》一书;诗词《荷塘吟》、《朝中措.咏竹》等被中国诗协收录《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书。名录《中华写作英才》、《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名人》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盛世中华 “中华精英篇”》等多部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