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走私活动的猖獗与缉私
1、走私活动的猖獗
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1933年关税收入急剧下降,由1932年占税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三点四,下降到占百分之十七点一,1934年则更降为百分之六点二。对于此一时期关税收入的锐减,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应该是走私活动猖獗所致。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走私活动的发展与猖獗,是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相联系的。日本侵略东北三省后,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人造丝和毛织品这类奢侈品的真走私便在华北开始了,只不过还不敢横行无忌。到1933年5月“塘沽协定”签订后,走私活动来势猛烈,并公然抗拒和殴打侮辱缉私人员。1935年7月“何梅协定”后,华北战场扩大,同时走私活动更加泛滥,猖獗于渤海湾一带,从大连、营口、到北载河、秦皇岛、天津,走私活动可与正当贸易相埒。华北的走私活动是日本帝国主义残酷侵略中国方式之一,目的是使华北经济完全殖民地化。走私活动严重地影响了关税收入,而关税又是税入的支柱,由此不难看出日本侵略者实行走私侵略的险恶用心。走私对关税收入的影响,据有关人士估计,每年损失不下一亿元,为关税收入的三分之一。由于华北走私货不断南下,并侵入到长江南北各处,因此走私不只影响到天津关,江南的关税也受严重影响。据总税务司梅乐和报告,1935年上海与华北各口岸的关税,占海关税收入全年总数百分之八十八,换言之,华北走私将影响整个税收收入。而华南走私尚未计算在内。走私之严重,可以想见。
抗战胜利后,随着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美货走私活动与战时相比有增无减。海关成为美货走私的指挥所,美国人李度攫取总税务司位置后,他的话成了关员的法律,于是美军飞机、美国军舰、甚至美国军事邮包,就不准检查了,众所周知,这些飞机、军舰、邮包,都是美货走私的工具,这比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走私并不逊色。此外,美帝国主义还利用“救济物资”的名义,掩盖其大量的走私活动。
走私猖獗所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国家税收遭受捐失。另一方面,它又严重地损害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缉私
有鉴于走私活动的猖獗,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加大打击的力度。其中建立专门的缉私机关为其标志。国民党政府的缉私机关的建立始于1931年,其具体的做法是,在总税务司署设缉私专科,在江海关设立缉私课,执行缉私任务。裁厘后,又在沿海一些地区设立分卡分所,计有分卡一百三十余处,分所二十余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后,在长城各口设立分卡五处,分所一处。
在缉私机构里成立武装巡缉队,活动在中国海岸线落潮起点十二海里以内。缉私队以一处口岸为主要根据地,划分活动区域,共为三个区和四个附属区。第一区从山海关至海州上,以烟台为根据地;第二区从青岛起至三门湾止,主要根据地为上海;第三区从舟山群岛起至遮浪角止,厦门为根据地。四个附属区主要分布在南海地区。
抗战时期,缉私事务由货运稽查处办理。1942年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成立缉私处(后改缉私署),海关缉私由此部门主管。由于抗战时期走私猖獗,为阻止私货运输起见,相应设置防止铁路公路及内河走私稽查站,制订稽查货运方法,公布海关缉私条件,设置海关罚则评议机关,颁行惩治偷漏关税暂行条例等措施。
战后,海关缉私工作一度薄弱,为此财政部将缉私列为海关中心工作,并与香港签订关税协定,同海门签订关务缉私协定,以加强南海各口的缉私工作。尽管措施有所加强,但走私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受到控制,加强控制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走私的不只是一批走私贩子,他们的后台老板是美帝国主义和四大家族,正因为如此,走私问题在国民党统治下不可能解决,只是因为要遮人耳目,才定了一些措施,有时也抓几个案件,说穿了,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