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经营模式的开展思路方法


供应链管理把所有节点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全过程的精益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升级实现减少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性质、目标不同造成相互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完全发挥其职能效率实现整体目标化。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及销售的管理方法。

 

说白了就是,为了确保把产品/服务准确有效地递交到终端客户手中,从而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目前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供应链的竞争已经成为竞争的核心内容,供应链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1.jpg

 

具体讲,供应链管理就是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管理贯穿于供应链的全过程。它覆盖了整个物流,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与供应、产品制造、运输与仓储到销售各种职能颌域。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削售商客户和服务商组成的网状结构。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通过供应链管理是更多地从职能部门间协调转向了企业间互动和关系的调整,也就是更加强调主体网络之间的均衡协调。

 

虽然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接触更先进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经营模式,但是单一公司仍然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有效地安排供应链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并均衡竞合之间的关系、挖掘客户的综合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

 

供应链管理方面出类拔萃的公司往往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的有效管理。第一类是职能流程管理,指的是企业内部采购、生产、分销、物流、营销以及财务等流程相互之间的整合协调。第二类是产业链流畅,包括上下游的流程设计、管理以及跨组织的业务协调等。

 

在一个需求繁多的环境里,很多公司的职能流程管理和产业链流程管理所消耗的成本都在上升。因此我们需要从强调物流效率更多转向了强调市场系统的效率,也就是更强调客体网络之间的均衡协调。

 

在供应链管理中,在制造型企业要从以供应为核心转为以需求为核心的价值管理,更为强调主客体网络的动态发展。以往企业经营关注既定需求下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特定的需求。如今更加关注客户价值的挖掘和实现,不再简单地满足客户既定的需求,而是通过管理需求帮助客户成功。

 

因此需要在供需环境下要有效地解决牛鞭效应就需要增加信息的共享程度,特别是供应链参与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信息链接和共享,并且加强整个供应链上的综合管理。通过切实把握客户的潜在需求、设计流程、管理品质,帮助客户实现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带来机会不仅能实现降低成本,还能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以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强调资源和能力的重要性,而在现在供应链管理中尽管也高度强调资源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对资源的理解或资源能力的范畴有了极大拓展,包括横向和纵向外部资源运用效率。

 

因此,制造型企业在目前需要通过供应链管理使从强调物质资源的运用转向了综合管理资源能力的运用,更加强资源的广度效益。并且要使从强调降低成本到协同创新和服务供应链模式的转变,也就是更加强调资源能力的深度效益。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资源和行为过程,因此要从强调既定的资源能力到不断柔化地根据环境来拓展资源和能力,也就是更加强调资源的动态性。一方面要稳定既定的供需关系、结构与关系治理,保持供应链运行的可靠有效

 

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供应链组织方式与治理结构,使得有竞争力的企业能不断进入到供应链运行中,提升网络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动态有效地拓展资源和能力也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模式需要探索的问题。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旧的依赖自然资源、资金和新产品技术的传统管理模式,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客户成功作为管理出发点的供应链管理的确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2.jpg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开展供应链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陈晓亮老师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cxly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