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
曾经辉煌的镍氢电池。我国的镍氢电池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重点生产区域有广东、江苏、山东、江西、河南等省份。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深圳德赛电池、湖南科力远新能源、惠州超霸电池等。
镍氢电池市场持续萎缩。随着锂电池对镍镉电池的替代和镍镉电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镍镉电池的市场规模急速下滑,生产镍镉电池的厂家数量不断减少,未来成长缺乏动力。虽然镍氢电池是我国现在电池的主流方向之一,但近年来其产量呈下降趋势,市场规模在萎缩。
成长空间有限:我国镍氢电池三大应用领域:电动车、便携式高耗电产品、电动玩具。镍氢电池在大功率工业用动力电池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占比,但未来成长空间有限,纯电动汽车的推进影响镍氢电池前景是大概率事件。
燃料电池国内外冰火两重天。2016年,全球燃料电池销售约7万台(包含燃料电池叉车、大型燃料电池电站和家用燃料电池系统),与2015年相比销售台数大约增加了10%。其中,日本约5万台,主要为SOFC燃料电池。截止2016年底,宣布实现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国际品牌公司共有四家,分别是丰田、本田、现代和戴姆勒。目前,国内用于示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达200余辆,基本都是大巴,累计运行里程十余万公里。在国家的公告目录里面,燃料电池车有11个公告,其中商用车有9个,主要为福田和宇通客车企业,拥有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技术的国内车企仅上汽集团一家。近几年正是锂电电动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研发试行阶段,车辆产业化及快速推广要到2020-2025年,市场普及预计要在2025-2030年。
我国燃料电池处于探索发展期。虽然我国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等产业链主要环节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整体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与国际相比有较大差距。
分布与研究机构密集地息息相关。我国燃料电池行业企业主要分布在燃料电池研究机构集中的地区以及上海、北京等具备燃料电池产业化初步应用条件的发达城市,主要包括: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飞驰绿能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世纪富原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等。
产业发展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燃料电池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国内外经济波动的风险;产业化水平低、需求不足的风险;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受到国际燃料电池产品冲击的风险;商业化前景不明朗的风险等,各项影响产业发展前景的风险及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尤其我国尚未形成明确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加氢站的建设任务也很艰巨(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可运行的加氢站仅有5个,分别位于北京、上海、郑州、深圳、大连,且主要是为研发及示范性汽车提供加注服务,暂未实现全商业化运营),未来燃料电池发展面临较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