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年前的今天,1848年2月24日,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制定了一份《中国共产党宣言》的文件,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这既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这片土地的扎根发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拯救国家民族命运作出的宣言。那么,《共产党宣言》是被何人翻译成中文的?翻译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从前,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但是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这个小伙子叫陈望道,在这个故事中,他正在翻译一部意义深远的著作——《共产党宣言》。
1919年7月,陈望道在日本中央大学毕业,迫不及待地回到祖国。此时,五四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旧潮流相互冲撞。学成归来的陈望道,受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邀请,担任国文教员,投身新文化运动之中。
1920年3月,陈望道接到《民国日报》总编辑邵力子来信,得知《星期评论》社戴季陶想请人翻译《共产党宣言》,并送来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陈独秀得知消息也送来一本英文版。
陈振新
复旦大学教授
陈望道之子
当时提出,翻译的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第二个条件,必须精通德文、日文、英文这三门外语当中一门;第三个条件,要有很好的汉语语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