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引领西部开发的成渝城市经济圈
一、高层决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
据新华社消息,2020年1月3日下午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二、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力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重庆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第五,成都第八。
(统计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局)
在资金总量上,重庆、成都紧挨着杭州,位列全国第六、第七。
(统计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局)
同时,成渝双城的工业实力,均可以排进前六,别位居第五、第六位。
综合来看,成渝联手虽然无法与广深联手相抗衡,也无法与北京、天津联手的京津冀对垒,更无法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组成的大家族竞逐,但除此三个地区外,成渝经济圈是最有实力成为第四极的地区。做强做大成渝双城,是为了让其成长为能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并列的中国经济第四极,形成四足鼎立之势头,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给了重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给了他们各一个国家级新区,给了成都双机场,重庆的双机场也在规划酝酿之中。同时,为了做强做大成渝,2019年规划了新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三条通道中两条以重庆为起点,一条以成都为起点。
成都、重庆已明确今年将加大对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恰恰是“大力建设”的重点区域。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成都2020年先进制造业能级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属于重点产业;成都目前也正在实施“健康成都”建设工程,其中就有32个重点医疗项目。
重庆这几年主推智能化创新发展,正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体现。重庆《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初步构建起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和支撑体系。除此之外,成渝还是首批5G试点城市。
“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在后续的经济恢复中,应该有更多体现。
近日,成都市发改委发布了《成都市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计划提到,2020年,成都市将实施1000个重点项目,涵盖现代经济体系构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总投资33303.23亿元、年度投资4686.87亿元。
2020年,成都将深入实施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聚焦“5+5+1”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创新生态链、打造产业功能区,以加快实施一批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空间项目为突破,推动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现代经济体系构建方面,共61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7881.57亿元,年度投资2114.72亿元。
重庆2020年将推进924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7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3400亿元。该市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稳定投资增长、稳定经济增长。
重庆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包括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区域协调五大领域。将实施包括《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以及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等项目95个。与2019年相比,重庆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个数、总投资均提高30%以上,特别是新开工项目个数、总投资分别提高近70%和40%。
提升重庆核心功能。围绕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重庆大都市区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功能,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加快两江新区建设,全面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城市规划约束性作用,根据山地特色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以主城区为核心,以城市发展新区为腹地、联动沿江城市带和四川毗邻城市发展,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
提升成都核心功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层次。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挥自然因素在城市风貌特色塑造中的基础作用,提升城市形象。充分发挥成都的核心带动功能,加快与德阳、资阳、眉山等周边城市的同城化进程,共同打造带动四川、辐射西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三、重庆成都抱团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从全球视野的战略定位出发,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更不是地区,而是城市群。
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是实现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在城市群空间范围内,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束缚,建设规划、设施、产业、市场、信息、科技、环保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就要做到“九个共”,即“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土地共谋、社会共享、机制共创”。
综合媒体报道,2020年2月28日下午,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第一次联席会议,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而在本次两大新区的联席会议之前,川渝、成渝之间的合作,已经有明显升温的迹象了。
2018年,川渝两地就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未来五年的合作搭建了框架。
2019年两地不同层级频繁互访互动,并诞生了《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关于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框架协议》等多个方案成果。
进入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月初提出后,两地已明显加快的合作进度,再次迎来进一步的提速。
比如1月17日,四川发改委官员赴重庆展开合作对接;2月2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第二次调度会在成都举行。
第二次调度会后不到几天,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首次联手,两地合作再次取得突破,并且延伸到了具体的区一级层面。
两江新区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是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之后,第三个获批的,并且拥有五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截止到2018年,天府新区已累计完成1.05万亿元GDP,年均增长为9.4%,同样是名副其实的增长极。天府新区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但作为公园城市样板,它拥有很多其他新区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保留70%土地为生态绿色用地,有科学城,还有全国首个独角兽岛。
区域合作,最有效的抓手,当然是强强联合。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的联手,可以视作成渝地区两股精锐力量的会师。
比如金融服务、数字经济、高新技术制造等等,都是两个新区的特色。产业定位有一定的相似度,合作起来效率才会更高。
携手加强规划战略协同。“共同梳理需向国家层面争取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
“十四五”规划编制也即将启动,在规划编制的重要时间窗口,两地齐心协力,联手向国家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争取写进国家规划。
携手探索内陆开放新模式。“联合建设国际合作协作区,协同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财务、采购、结算等功能性机构。”
携手助力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同争取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共建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共性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能避免资源浪费,还能增加重大项目的落地机会。
重庆战略西进,成都向东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迎来新机遇,大有可为。
蔡律综合 2020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