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温度,企业复工员工关怀指南


文/陈凯乐

编辑/大风

疫情之下,员工的心理关怀,又被摆上了台面。

前段时间,各大企业纷纷采取裁员、降薪的方式自救。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激化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有压力大的员工就在社交媒体曝光了自己被裁、被降薪的经历,有员工还表示,自己甚至收到了公司打来的威胁电话:如果不删帖,公司就会报警。

疫情之下,企业强硬的自救措施,加剧了员工的危机感。

而和公司关系紧张的员工,选择用脚投票,这种情况在年轻雇员的身上,体现得更明显。领英在2018年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70后第一份工作会超过4年,而“95后”平均7个月就会选择离职。

而随着疫情的延续,不少企业都采取降薪、停薪留职自救,进一步加强与员工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更需要心理关怀。

锌财经特邀朋橙心理创始人全云峰,探讨疫情之下,如何做好员工的心理关怀。以下内容经锌财经整理发布。

朋橙心理创始人全云峰

锌财经:能不能说说,这次疫情中,一些大企业在员工关怀中做的不好的地方,最终导致矛盾的产生?

全云峰:一是缺乏对员工的关怀。

前几天,一家SAAS服务企业就发生运维人员因个人精神、生活等原因,对线上生产环境进行恶意的破坏,造成公司与平台商家的巨大损失。该公司在致歉书中,对疏忽对员工的精神状态的关注深表痛惜。后来,他们为此拿出1.5亿赔付金(公司1亿,核心管理层5千万)。

二是缺乏专业的关怀手段和关怀人员。

由于缺少专业手段和专业人员的支持,一些企业负责人面对员工出现的问题,常简单归咎于员工态度问题,认为态度问题就是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就需要教育、需要洗脑,于是不停的开会、不停的培训学习。殊不知,企业的很多安排,是违背人的心理规律的,这样做的后果,可能造成企业的形式主义、阳奉阴违、人浮于事盛行等,对企业队伍建设不利,对企业健康发展不利。

锌财经:哪些情况容易触发员工的情绪危机?

全云峰:触发员工的情绪危机有两个大的维度,一个是工作场所产生的情绪或心理危机,一个是非工作产生的情绪或心理危机。

员工在工作场所产生的情绪或心理问题,其来源有工作压力、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职业规划、工作条件与环境、薪酬福利等方面;非工作产生的情绪或心理问题,其来源有原生家庭、身体状况、婚恋情感、财务状况、社会事件、法律纠纷等方面。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经就员工离职谈了他的看法: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心受委屈。心受委屈,说的就是情绪和心理问题。

有调查表明,70%的员工会在工作时考虑非工作相关的事情,如果关注、引导不力,轻者,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员工和同事、和上级沟通减少;严重者,会导致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服务过的一家企业,之前就曾发生过一件事,因员工个人陷入套路贷无法解决,在工作场所自杀,给企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本质是社会事件,和员工的工作无关。但疫情带来的伤痛、伤害、恐慌,很多人每天都在面对。特别是如果身边亲人、同事或同学亲人因疫情出现意外,当事员工可能会出现应激障碍、替代性创伤等心理问题,这些都需要企业给予关注。

锌财经:很多企业,因为疫情的关系,要么对员工停薪留职、要么降薪,能否谈谈在这些情况产生后,该如何对员工进行心理关怀?

全云峰:需要重点对以下几类员工进行关怀:

一是不被社会期许的员工;二是压力承受力和逆境承受力小的员工;三是支持系统弱的员工;四是心理特征不稳定的员工。

具体的关怀方式有几种:

一是少口头嘘寒问暖,多实际帮助解决;二是动态了解员工心理状况,及时应对处理;三是管理人员的心理常识培训。

朋橙心理现在可以通过相关的心理测评,对当事人作出评估,通过做事件相关量表,对近期重大事件和心理影响因素作出统计和评估。这也是EAP服务的内容之一。

锌财经: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员工的离职率比较高,随之而来的是培训成本、招聘成本提升。在兼顾企业发展、成本的情况下,针对这一现象,该如何解决?

全云峰:一是对员工提供合理的回报。回报包括薪资的回报,也包括其他成长类回报。对于普通员工,只要薪酬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能够养家糊口。对于管理层和有更高追求的职场人士来说,他们在意的除了薪资,还会有诸如升职、认可以及成长类需求。

二是赋予工作以更多意义。不同的人,给生命和生活定义了不同的意义。工作也一样,对员工来说,不管工作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是能通过工作获得成长收获,都是意义。企业需要赋予工作以积极的意义,这些意义,会让员工在心智上认为,工作值得干,会愿意去干。

三是提供职场安全感。在当今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很多人来说,职场安全感很重要。对员工来说,自己所在的这家企业是不是遵守法律及道德规范,老板能不能遵守承诺,对员工会不会无故解雇,上司或老板是不是喜怒无常。这些层面带来的安全感,可能比装修豪华的办公室更能让员工关注。

四是人际关系。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办公室政治,真正想做事情的人,也不愿花心思在办公室政治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跟一群优秀的人共创事业,而不是和一群水平一般的人勾心斗角。如果一个员工和同事之间关系很差,是很难有工作幸福感的,其稳定性也需要打上问号。

五是对工作的掌控程度。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自我控制感。有调查显示,工作中有更大控制感的员工,会有较低水平的压力、较少的工作家庭冲突及较低的离职率。

心理学家还发现,对多数人来说,生活和工作中获得幸福感的多少,与实际拥有多少控制力关联并不大,而与认为自己拥有多少控制力有关。所以对企业来说,让员工去做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又能够在自己范围内被充分授权去做时,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会比较高。

锌财经:心理咨询目前在国内尚属小众,觉得未来会有行业独角兽出现吗?

全云峰:社会大众对心理服务的理解,首先要突破“心理服务=心理咨询”的印象。因为除了心理咨询,还有一些更多的心理服务方式,门槛更低,贴近性更强,更受人欢迎。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推动着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心理服务行业的变化。一项抽样调查显示,40%的心理服务需求者,正通过互联网平台接受心理服务,这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心理咨询渠道。未来,大数据及AI的发展,将为心理服务带来更多新的服务方式,值得期待。

在我们看来,心理服务作为一个近千亿的市场,5年内,这个行业会出现独角兽,我也希望,朋橙心理能成为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