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投空间 | 回顾】导师说 | 唐明艳:自我觉察与理解他人,创始人的人际能力提升


【导语】精英的特点是什么?什么特质促成了他们的成功?事业的成功是否使他们幸福?令人幸福快乐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要学会从另外一个层面去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创造自己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我们都有无数的潜能,可以成就自己。

 

● 本期由优投空间、优投学院、京东智联云济南创新中心、京东智联云创新空间(怀化)等联合举办的线上"导师说"公益直播。

● 专门邀请了北京卓越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唐明艳老师,在3月18日晚上19:00—20:00,进行了线上直播课程,主题为:“自我觉察与理解他人,创始人的人际能力提升”,为学员进行分享并在线答疑解惑,受到一致好评。

● 本文整理了唐明艳老师的部分分享精华,了解详细内容,推荐收看完整回放。

导师介绍

唐明艳

北京卓越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

拥有18年的企业培训经验,为很多世界500强及大型国企提供管理培训项目;学习心理学有近10年的时间,从中获得了很多方法和工具,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共创高效的人际关系。

01

重新认知自我

学习觉察自我内在的四个路径

请问你一般会如何介绍自己?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在工作场合会说:你好,我是来自xx公司的xx。在孩子的同学面前会说:你好,我是xx妈妈......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的角色,那除去这些角色,我是谁呢?

今天就从我们人的角度来重新认知自己。有一位哲人说过,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始。瑜伽大师韦达先生也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知识、科学的发现、圣贤先知吐露的真理,一切的智慧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在,来自心灵的深处。而我们却对于自己的内在毫不在意,流连于外在的世界。

大家熟知的人际沟通大师卡耐基先生也说过,内在的成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的过程。除非我们先了解自己,否则我们很难去了解内在。这些都告诉我们认知自我的内在,开启内在的智慧,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去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并且拥有应对外在人、事、物的无穷智慧。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当前的时代需要迭代的不是产品,而是人和人之间的认知。

简单介绍一下萨提亚模式。萨提亚模式是萨提亚女士创立的,萨提亚女士是全球知名的家庭治疗创始人。

她有一句话很有力量:“你治愈了家庭,你就治愈了世界”

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类最深层、最本质的问题。特别是探索你在家庭中学习到的沟通模式,是如何深远的影响他人一生的命运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萨提亚模式的魅力在于凡事皆以人为本,以人为关怀的信念。

在这样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关心的过程中,我们对事业,家庭、婚姻、健康以及个人成长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学习,重获并掌握生命的意义,做一个身心一致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这也就是萨提亚女士所说的内心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与我们国学经典论语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谋而合。

现在的我们,过多的把目光和关注点给了别人,而迷失了自己。萨提亚的信念中有两句话特别的经典:

1、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2、我们拥有所需的一切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和成长。

• 你了解自己吗?

• 你见过真正的自己吗?

• 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

• 你每天在做的是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还是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呢?

• 什么是你最热爱、最擅长、最能够带给别人带来价值的能力?

这些问题是一条条线索,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与自己链接,慢慢的你的头脑就会变得清晰,思维会变得灵活,与人互动会更有感染力,做事情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幅的提升。

因为我们都是创业者,不断地去理清我们内在真正想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大家都知道非常火的网红美食家李子柒,她虽然很年轻,但我们可以看到她是那么的笃定,对于谩骂都不太会影响她正在做的事情,内心方向很明确。因为这个就是她内心真正想要去做的,无论遇到什么都不会影响它的方向。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乔布斯,乔布斯的家简单只保留必要物品,其他不相关和不必要的东西都没有。因为他的头脑也是内外一致,里面有什么外面就会呈现什么样子,就像他设计的作品一样简洁明快,让人一见倾心。

本质为真善美的东西才能真正打动人心,直达人的内心深处。要做到这一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乔布斯是冥想的忠实粉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省略掉每日的冥想。遇到重大决策时甚至会闭关一段时间,深深进入到内在,与自己的资源联结,获得启示和灵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和我们自己有更好的连接呢?第一步是觉察,觉察自我有以下4个路径,通过外在有形慢慢进入内在无形的部分。我们是一个身心灵统一的有机系统,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四个路径只是引领我们的方向。刚开始的觉察是需要我们特意为之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冥想静坐,选择一个事件或者挑战,或者是最近就在困扰你的问题,带着这个特定的主题进入觉察。

• 身体: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身体特别有智慧,身体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殿堂,这座殿堂目前的状况如何?我们是经常维护这座殿堂的,还是我们已经忙得忘记了这座殿堂的存在。除非他出现了问题,才会引起你的注意力。或者也可以说身体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用这面镜子来了解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如何跟身体连接呢?有一个便捷的方式就是关注呼吸。放松的心态,才可能有同理心与他人沟通,才可以使沟通更加顺畅,思考更加的有创意。在平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运动来和身体链接,使身体变得更加的灵活和柔韧。通过身体的灵活,心才能真正的放松下来,因为身心是一致的。放松身体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 思维:

思维就是觉察我们头脑里的念头、观点和想法。有很多人会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来对待自己呢?是因为我们的观点固执地告诉我们,我们受到了侮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这是我们的惯性反应,这时需要我们跳出来看一下,这个观点可否转化或者变通一下。如何做到转变呢?在下面的冰山部分,会详细讲解如何做到观点的变通。

• 感受:

感受是通向内在的门,就是你的信使来给你送信。所以感受或者情绪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在提醒你需要注意自己的内在在发生什么。比如我们在感受愤怒时,我们感受到了被冒犯、被忽视、被绑定。

那这些让我们体验到了什么?也许让我们体验到我们不够好、不够完美,那我们就可以透过我们的感受,去找到我们的内在自我评价。慢慢陪伴这个部分去成长,这个历程会很长,但是特别有价值。慢慢的,我们就可以做到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的表达。同时,如果我们可以跟更深的内在连接,我们的很多决策就会变得更加透彻和正确。

• 意识:

这个部分的内容非常广,我们有表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这几个部分都在左右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能够觉察到的意识只占我们整体意识的1%-5%,大部分是我们无法轻易觉察到的。我们只能是逐步深入,并且先从表意识的觉察做起。

这四个路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觉察给了我们做出有意识选择的可能性,而不是自动反应。觉察得越深入,我们的选择就会更加的透彻,我们就会对自己的选择更加的笃定。基于更加有意识的选择,我们会更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以及更加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变得更加有力量,更有影响力。

02

深入学习认知自己的工具

冰山系统,以及五种沟通应对姿态

冰山是一个特别好的隐喻,可以形象的让我们看到我们内在的各个部分,以及每个行为下各个部分都做了什么贡献。生动有趣的诠释人在每一种不同的行为下面,外在和内在是如何共同作用,让我们做出这种行为,而不是那种行为。

理解他人也是一个冰山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理解他人,提升共情,达成一致。

萨提亚模式的魅力在于体验性,也就是需要你更多的去参与和体验。冰山是一个特别深奥的系统,越用越有趣,越用越奇妙,最终,你能够很好的做到与内在每个层面的连接。打开冰山系统,让内在深层的生命力和丰盛的资源焕发出来,使我们可以有一致性的应对和一致性的行为,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够舒服自在。

具有高效的合作和人际关系,可以助力你的事业成功。

冰山下面有五个层次。分别是:

• 感受和感受的感受:也就是自己可能被引发的情绪以及表层情绪引发出的深层情绪。

• 观点:也就是我对人对事的标准已经涉及到了价值观和信念。

• 期待: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和来自他人的期待,也就是自己的目标和底线,以及对于事情的期待。

• 渴望:就是这件事对我来讲意味着什么?对我的重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 自我:是我们的生命力部分,是我的灵性认识,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在一个沟通中,我们涉及到三个要素,分别是自我、他人和情境。也就是我们在沟通时,我们是有自己的心理诉求、沟通目标以及沟通时自己的状态,还有觉察到是否存在影响沟通的障碍,比如对沟通对象的呈现,对沟通事情的把握和了解程度等等。还有他人,对方跟我们一样。他也有沟通的心理诉求、沟通目标、以及他的状态和他的自我觉察、对于此次事件的把握。

最理想的是与理智型的沟通姿态。充分考虑到沟通的三要素,自己的需求,他人的需求,并照顾了当下的情境。那我们首先需要做到自己的内外合一,同时考虑到他人的需求,这样的沟通才是高效顺畅的。

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才能逐步成长为一个真正成熟的成人,现实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内在成长其实都在路上。

心理学界的大咖吴志红老师写了一本书《巨婴股》,里面深入剖析了导致我们现在痛苦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内在心理的不成熟。我们表面上虽然是成人,但内心里我们依然是婴儿,依然在等待他人的肯定,靠在别人的肩膀上,遇事之后就感觉很受伤,觉得都是他人的错。

而成长的路径就是勇敢的深入到内在的脆弱,看到并陪伴这个弱小的自己,就像陪伴我们的孩子成长一样耐心。允许犯错,才能拿到我们本来的力量,真正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切皆是我可以掌控。

03

案例学习

亲子关系互动的冰山系统

为什么选择亲子关系的案例呢?一是因为疫情天天在家,这样的案例比较多。二是因为亲子关系是所有关系中难度最大的。正如萨提亚女士所说,治愈了家庭,也就治愈了世界。

下图就是事件、妈妈和儿子的冰山:

我们可以看到,外在可见的行为,其实是有下面的很多因素影响做出来的。但是我们日常是很难去觉察到的。我们平时只是看到别人的行为,然后做出自己的反应,也就是习惯性的反应。

我们现在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留有一些空白,去觉察在我们的内在各个层面会发生什么,先调整内在影响,外在的应对才会改变。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留白是为了让我们做出有意识的选择。这个理论来自于维克多弗兰克,他是一位奥地利的心理学家,他这一生都在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意义。他认为,我们人的自由和意义都依赖于个人做出并予以实施的有意识的选择。

行为和应对是可见部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眼见为实的部分。但其实眼见为实的,真的是真实的吗?在冰山下面,还有很多不可见的部分。正是这些不可见部分,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是丰富的,人是复杂的,人是独特的。

我们在与人互动时,就会多想一步,并不仅仅相信眼见为实的部分,还需要更进一步去觉察冰山下面的观点、信念、期待、渴望等。

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人很难发自内心真诚的去欣赏他人做出的成就,尤其是与你各方面都相当的。其实是因为他的优秀或者卓越,照见了你的不完美,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们很多人穷其一生,不断的在努力,其实就是想证明一件事:我足够好,足够优秀,我值得享受目前的成就。

那相信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总是被拿来跟那个敌人作比较,让我们觉得自己始终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家长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激励我们去更加的努力,却无形中让我们形成了我不够好的后遗症。

从上面这个冰山中妈妈的观点可以看到,妈妈思想形成的时间观,既时间要被充分利用好,不能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否则你就是没用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妈妈的典型特点就是着急,甚至外出休闲度假都很着急,不允许浪费一点时间,希望将每分钟都安排的恰到好处。我们对自己是这样的要求,无形中对他人,尤其是身边最亲密的人都是同样的要求,不允许浪费时间。这样过了很多年之后,会让你觉得你的生活很刻板无趣。

我们与他人发生争执时,通常也是因为彼此对此事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时我们也可以提醒自己,这只是他有趣的观点而已。因为每个人都来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有不同的父母,所以他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信念。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先是父母或者是养育者,给了我们很多关于这个世界,关于如何做事的观点和信念,然后是学校的老师和专家给了我们一些价值观,进入社会后,依然会有老板和企业的价值观在影响着我们三观。这些人帮助我们一路,也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以后我们面临挑战时,可以尝试慢下来,按一下暂停键,带着好奇,倾听一下对方的内在感受感,理解一下对方的期待,接纳对方的状态和情绪,然后再去行动,看看结果是否会有不同。

04

Q&A环节

学员:创始人对员工如何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制度?

唐老师: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比较大的一个话题,我可能很难用简单几句话来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那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用到沟通和应对的这个一致性,去做这件事情。

学员:如何让一个正在生气的人接受?

唐老师:一个正在生气的人,是无法接受你的。那我可能是给他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空间,然后让他这个情绪过去,然后我们再来谈接受的问题。如果你能更进一步去做的话,你可以在这个时刻给一个眼神的鼓励,或者一个接触,比如说拥抱,让他慢慢接受你。

关于优投空间

优投空间是总部位于北京的投资创业服务机构,采取“空间+服务+投资”的模式,为早期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服务,优秀的项目提供种子投资和天使投资,线下定期举行优投创业营系列活动和创业大赛。同时优投有自己的众创空间-“优投空间”。

其中优投空间(IMOMA),面积近3000平,集开放办公区、独立办公室、会议区、展示区、咖啡区、户外休闲区为一体,是创业企业的孵化和加速空间。目前还有少量工位可以进驻。工位每个每月800元;

另一个空间优投空间(东升国际科学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北园北,为低密度的科技园区。正在正接受项目预定:开放工位每个每月1300元,独立空间每个工位每月1500元。入驻:010-57958588,邮箱:[email protected]

优投空间创始人:代瑞红

代瑞红博士,服务于大量早期创业项目,并为优秀项目提供“空间+服务+投资+学院”的系统服务,参与投资近多个天使项目。如知呱呱、光合旅程、臻和科技、汇创宜、奶牛妈妈等。是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评委、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知名创业导师。同时也是知识分享平台“在行”的创投专家。如果项目想一对一进行打磨和辅导,或者了解投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在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