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划需要新方法
在新时代、新趋势的发展环境下,创新引领、创意驱动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吸引力、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必将创新规划方法,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前瞻性规划。规划的编制应在全域旅游、多规合一、科技创新、空间优化、文旅融合六大方面实现创新,为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战略蓝图和落地指南。
(一)全域旅游引领,一体推进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域旅游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与社会经济各方面密切联系的整体,着眼于旅游行业的内在质量全面提升,进而带动国民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是“供给侧改革”在旅游业领域里重要的着力点,成为地方全方位实现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构建城乡全域旅游发展的格局,结合当地现状实际和未来的发展要求,从以下方面探索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和循序渐进的提升路径,实现地方各个领域变革优化。
在全域旅游资源观的引导下,加强全域文旅特色资源开发,加强资源普查、梳理,挖掘、提升特色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保护性开发,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加强旅游客源与文化资源相互对接。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以产品端为关键突破点,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加强技术革新和内涵转化,优化产品组合模式,提高产品供给品质、扩大供给范围。优化全域旅游文旅供给环境,按照全域供给、立体供给、弹性供给理念,推动文旅公共服务体制、节假日制度、消费促进机制等的改革创新;加强对文旅融合精品示范项目的引导、扶持力度,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
(二)“多规合一”,加强文旅融合顶层设计与科学管理
推动各级政府以“十四五”为契机,开展相关研究,谋划融合发展新思路,出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划和针对性政策,完善文化和旅游领域政策、法规、规划、修订等工作。加强产业融合指标体系建设、数据监测与动态反馈,引导各地建立符合本地区资源特质和产业实际的融合发展指标和评估体系,制定文旅融合发展数据统计和绩效评估办法;依托智慧文旅服务系统,构建区域性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丰富文化旅游统计数据,为优化文旅产品服务、加强市场管理提供依据 。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摒弃以往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粗放方式,突出规划的落地性,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整合,考虑环境的承载力,确定开发边界和开发红线,为文旅融合发展的科学管理提供管理依据。规划需要做到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充分衔接,对于重点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文旅发展空间格局与各类用地规划的协调统一。同时优先保障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和规划空间,使文化旅游开发成为引领区域综合发展的催化剂,使国土空间规划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
(三)科技创新,通过信息技术革命引导旅游行为
信息技术革命将催生全新的智慧景区和智慧服务,这些实时的场景应用加上大数据分析、自媒体应用将对景区营销方式带来深刻变革。5G网络会使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将会为文化产业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5G网络通过与VR/AR、AI等高新技术的结合,可为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提供更好的发展模式,为大众提供更良好的公共文化体验;杜比全景声、4K超清、VR等在演唱会直播中流畅应用,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置身”演唱会现场。新技术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催生更多的文化消费场景,刺激文化消费。
“十四五”必将是智慧旅游发展的五年,旅游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将步入新的发展模式。《“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必须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机会、新问题、新挑战,引领创新,将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文化旅游发展中,引导科学的规划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同时,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提高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以科技创新为基础,覆盖产业规划到开发的全过程,从而更有效的符合时代诉求,真正起到规划引导的作用。
(四)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城乡融合发展”, 这意味“乡” 不再是城市的附属, 而是与“城” 相互独立、并行发展的结构,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文化和旅游发展差距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新要求。因此,《“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强调乡村文化复兴。乡村文化复兴将与乡村产业升级、社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提升等要素互为表里,共同完成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规划要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充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不断提高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水平。
此外,《“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需站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全面整合跨城乡、跨区域的文旅资源,加快泛文旅产业的集聚性发展,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融入贯彻到城乡建设、脱贫攻坚、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使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成为推动城乡发展要素共享、城乡产业结构升级、城乡风貌及环境优化的载体,形成文化旅游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
(五)文旅融合,树立文化旅游品牌新IP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升级和结构转型有重大的意义。作为综合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文化旅游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多区域融合发展的势头。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核心在于实现两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实现旅游文化化与文化旅游化之间的融合。在文旅融合IP体系中,IP创新的本质是文化提升,中国文化IP和企业文化IP在旅游新时代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提升,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的构建目的地IP创新体系,形成目的地的IP建构的行动计划。
《“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就是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顶层管理和指导下,在相互融合发展结构下,形成的文旅融合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应该加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扶持龙头企业,让中国文化旅游更多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带动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