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设备管理的日常如何使用与维护


  设备的服役期是设备寿命周期的主要阶段,也是设备运行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重要时期。因此设备运行期的管理十分重要,设备运行中的维护和操作成为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和减少非正常磨损和突发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据统计,由于使用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故障占故障总数的11%-15%,起重和运输设备故障所占比例高达48.5%。

  1、TPM设备管理的日常维护的内容

  TPM设备管理的日常维护是由设备的操作人员负责。操作员应会正确使用生产设备,同时对设备进行检查、润滑、请洁及紧固四方面的维护。这四方面的工作是操作员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要同时进行的。

  ①检查操作员应对所管理的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参数、润滑、振动、声音、温度等进行检查,以人的感官或利用简易监测仪表来进行设备检查。

  ②润滑首先检查设备的润滑状况,润滑油脂的温度、压力、液面、润滑油有无变质,油路是否畅通等。定期化验在用的润滑剂,给设备填加或补充润滑油脂。

  ③清洁对设备及附属设备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扫,保持其本来面目和光泽,不能留有死角。将生产现场的所有物品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频率和目视化准则合理布置,摆放整齐。

  ④紧固在检查中如果发现设备的非转动部位的紧固螺栓发生松动,要及时上紧固定。

  2、TPM设备管理日常维护的程序化

  TPM设备管理的日常维护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标准、定人、定记录及定路线,形成规范化和程序化进行。

  ①定人:经过培训和具有一定实际经验的操作员,负责设备管理的日常维护。

  ②定点:根据设备的结构,对重点部位、常见故障点确定检查部位和内容。

  ③定量:对设备发生磨损、腐蚀、变形和减薄处,按照维修技术标准进行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检查。通过劣化倾向的测定,以决定维修与否。

  ④定时: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变化特点及生产要求,确定操作员的检查维护时间。

  ⑤定路线:以生产流程和设备的布置,规定检查维护的路线。

  ⑥定标准:规定检查维护的方法、手段和判别设备劣化的标准。

  3、TPM设备管理日常维护的培训教育

  操作人员要成为合格员工,除了经过操作TPM管理培训以外,还必须经过设备日常维护的培训教育,使员工建立“自主”维护的观念。要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掌握设备保养维护技术,诊断设备的一般故障,才能建立起企业员工的“TPM自主管理维护”体系。

  经过以下的七个步骤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管理体系:

  ①通过初始清洁(清洁、点检);

  ②对设备问题根源攻关(找出对策);

  ③标准规范的初步编制;

  ④点检实习;

  ⑤自主点检;

  ⑥整理整顿规范化;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欢迎您点击在线咨询,我们的辅导老师会竭诚为您解答相关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