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导抄袭本科生论文,校方紧急回应“属实严处”!


   科研人员的情怀,就是希望可以为社会和国家多出一些科研成果,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也希望这些科研成果可以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论文发表在期刊上被人浏览,对科研人眼来说是对个人术业的一种莫大肯定。

  发论文在一本“好”刊上是科研圈内一件比较光荣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却因为这件事颜面扫地。

  近日,《自然》子刊《科学报告》杂志对江苏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教授戴美凤在2015年发表该刊的一篇论文进行了撤稿处理。
  众所周知,一般期刊被撤稿无外乎两种原因:一种是鉴于被撤论文的相关结论和成果经过研究沉淀后被推翻或无法证实;另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论文抄袭”。
  很遗憾,这一次戴美凤所触及的是后者。

  很多人表示惊讶,WHAT?教授写的论文也涉嫌抄袭?毁人三观啊!
  凡是都需要讲究证据,《科学报告》杂志官网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撤稿声明,更重要的是在声明中非常细致的列举出该篇论文的“抄袭细节”,该证据明确表明了该论文对2013年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经济大学学生Roland Molontay于2013年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的严重抄袭。
  如此教授,怎么还能为人师表?这恐怕又要在学术科研界泛起波澜了。
  关于论文抄袭,其实很多高校在大学毕业时期就会发生很多这样的事情,为何会这样呢?
  我们在没上大学之前,家长经常跟我们说“等你上了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在经历高考的重压之后,在课程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里,很多人开始挥霍时间和精力过着“梦寐以求”的生活。据相关调查显示,近40%的人选择“虚度大学光阴”。

  大学课程无负担,日常学习无压力,很多高校的“水课”导致了学生在毕业时候只能交上“水论文”。
  如此顺利毕业的话,后期就会出现更多的“水硕士”、“水博士”和“水教授”等等。
  他们是为了那个文凭,他们也不忌惮承认这个事实,这样大跃进的大学教育只能导致大量的抄袭论文。
  于是,最后学术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戴美凤事件发酵到现在,除了声讨之外,作为全国重点一本高校的江苏大学也自然是坐不住的,“属实严处”是校方对大众的最新表态。

  不过我们更希望看到不只是高校的表态,而是学术圈回归的该有的“骨气”和“尊严”,维护这些,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对此,中教数据库学术平台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研发的学术服务绿色闭环,高质量的学术文献在线阅读,一键投稿选刊的智能投稿直通车,优化审校编流程的智能审稿系统,让学术发展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发展,不仅是高校的责任,社会也需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