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刚发生的“原油宝”爆仓事件,把中行推到了风口处。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中行表示将与相关机构进行“协商”,为投资者的利益寻求保障。但至于最终能为投资者,能不能谋取到利益、挽回多少利益,我们不得而知。

而想要预知后事如何,就需要先厘清发生了什么事情。
美国东部事件4月20日,是美国原油5月份合约到期时间,在到期当日,盘内突然出现异动,资产净值大幅度下跌,跌至负值。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值的情况。
而中行的这款“原油宝”产品正是因为以美国原油合约作为参考结算价,最终投资者如果结算或者移仓,就需要以﹣37.63美元进行结算,由此价格进行结算的话,按照当日油价为140元/桶,结算时跌倒了-37美元/桶的价格,那么你的140万不仅亏损殆尽,还需要补上280万,相当于总共亏损420万。
毫无疑问,这次投资将对原油做多者造成重击。
在风波发生后,作为主要“做市商”中行很是果断。
首先,通过短信要求投资者及时平仓,由于结算价格是负数,所以做多的投资者本金不仅分文不剩,还需要补足交割款。对于中行追债事件,不少投资者仍然没弄明白,不仅本金没有了,还要偿还上万元的欠款。
而据悉,中行在短信提示后,为了避免自己的损失扩大,进一步表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简单而言,就是只要做多投资者未还清“欠款”,那么投资者名下的银行卡账户,只要有钱中行都可以随时划走,直到还清。
中行的“要债”举动,无疑是是想要保障自己的利益,而投资者遭受了巨大损失,保证也是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中行和投资者陷入了“僵局”,都想要回自己的钱。
对此,在中行的最新声明中能够发现,从4月6日起,中行就已经通过电话、公众号等多个渠道针对“原油宝”投资者展开风险提示;4月20日,当日结算过程中,有46%中行客户主动平仓,其余中行客户选择移仓或者到期轧差处理;
投资者则对中行的最后时刻平仓、成交时间晚于交割时间等重要时点发出询问。甚至追溯到最初的风险提示阶段。
的确,“原油宝”风险如此之大,到底是中行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主动隐瞒了风险;还是投资者在全面了解这款产品后,才开始进行投资的。
“原油宝”并非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而是一款期货产品,资本市场中,期货产品投资风险应是最高的,如果中行并没有如实告知或者甄别投资者身份,就贸然引投资者进场,中行理应担责。
中行“原油宝”事件的发生,无疑给众多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高收益背后则是高风险,如果投资者并没有详细了解某款金融产品,那么无疑是拿自己的存款冒险;而金融机构也应该思考,百年大行中行都不能“玩转”这类高风险产品,自己是否有实力推出高风险金融产品?
截止目前,原油的价格仍然呈现下跌态势,一周蒸发上百亿的原油期货市场,笔者建议大家还是小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