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重庆科学城
重庆科学城主要是由“一核两区”构成,其中最关键的“一核”指的是以重庆科学城所在区域为“智核”,同时构建“一圈三园”,即大学知识经济圈、高端制造园、高新研发园、科创服务园。
随着《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出炉,关于重庆科学城的选址问题终于尘埃落定。最终,重庆科学城选址于重庆沙坪坝区。
在“智核”区,共有14所高校,55个重点实验室,科创资源极其丰富。大学城经过多年建设,迸发出强大科研能量,吸引了重庆科学城把“智核”设在该区域。
重庆科学城的建设,将推动重庆向西发展的趋势,沙坪坝区域将再次迎来发展先机,成为重庆向西发展的先头堡。
2020年3月25日,市长、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唐良智主持召开市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专题会议,审议《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等。市领导陆克华、熊雪等参加。
唐良智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要聚焦科学主题“铸魂”,优化创新生态,发展高新产业,培育创新企业,谋划大科学装置,集聚重点实验室,支持重点高校“双一流”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到科学城设立研发机构、建设应用研究平台,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努力建设科学之城、创新高地。要面向未来发展“筑城”,围绕集聚创新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品质,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市。要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带动西部槽谷地区发展,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高新区要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动重大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努力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2020年将启动科学会堂、科学大道、科学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根据规划显示,科学大道全长66公里将南北向连通北碚至江津,规划为贯穿西部槽谷地带的主干道和景观大道。
从地图上面看这条全长约66公里双向12车道的科学大道,将串联起整个西部槽谷各个重点区域,对于整个西部槽谷发展来说是发展的基础交通保障。大家都知道,限制重庆发展主要就是因为有大山和江河的阻隔,导致交通不发达,区域与区域之间连通需要修昂贵的大桥和隧道。这条大道的建设,建完善整个西部槽谷的交通路网,加速各区域之间的发展。
目前西部槽谷内部修建这条科学大道不是最紧急的任务,目前更需要的是科学城与主城东西向的交通要道。目前大学城隧道、双碑隧道、中梁山隧道早晚高峰都是超负荷运行。科学城要想发展,必须要规划更多的与主城市区间的隧道。
但细心的网友会发展,高新区早就为大家想到了这一点,在交通方面,拥有绕城高速、一纵线、七纵线快速纵线连接南北,中梁山隧道、华岩隧道等9组隧道贯穿东西。所以大家根本不用担心交通的问题哈。其次,重庆高新区内还规划了密集的轨道交通路网,例如轨道15号线、7号线、27号线等线路,方便市民日常出行。
科学大道两端连接的是北碚和江津区,无疑这两个区将成为最大的赢家,虽然目前江津区没有划入主城区,但是随着2021年轨道交通5号线驶入江津,同时现在江津部分区域被纳入高新区范围内,江津也就早已成为主城的一部分。而北碚区作为离市中心最远的主城区,随着科学大道的建设,交通不断的完善,将和主城各位无缝衔接起来,曾经这个主城最远的区也将成为过去式。
重庆科学城,这张地图决定了重庆未来20年?!
从2018年11月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正式确认了重庆科学城的建立及选址计划。对于科学城的利好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以"科学+城"的模式,依托大学城规划建设科学城,并以科学城为智核,以发展智能产业为主导,联动九龙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能谷",联动两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重庆创新版图,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地。
(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报道)
从以上规划可以看到,科学城的发展是以一个极点再向外辐射的,而现目前科学城的腹地在哪儿?成为了坊间讨论的热门话题。
从中心向外辐射
科学城四大功能"源点"
科学城的发展是逐渐辐射扩大的过程,从广州科学城的发展历程就能看到。为了进一步推动"广州通讯产业基地"的发展,1998年广州科学城由3.7平方公里的产业园扩展到22.74平方公里的生态城区。至1999年,广州市再次修改广州科学城的规划,让广州科学城扩容至目前37.47平方公里的规模。如今,广州科学城将进行第三次扩容,拟扩容至100平方公里左右。
(广州科学城发展逐渐扩大)
而重庆科学城的发展,依托于大学城及西永的优势条件,其原始面积肯定是会比广州科学城大很多,但到底哪里才合适成为重庆科学城的发展源点?有专家指出,科学城的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城的四大功能。
(科学城的四大功能)
从以上的四大功能,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城的设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城市……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根据功能性,专家给出了比较合理的科学城核心区域方位,囊括了能提供基础研究功能的大学城高校板块,同时也囊括了能带来创新孵化功能的西永微电园核心板块,在此基础上,营造西区高端生产、生活住区,满足了科学城的城市服务功能,为未来科学城的辐射扩展打下了基础。
(重庆科学城核心范围)
科学城需功能分区明确
"城城"相辅相成
科学城的发展,离不开多个区域分工合作。
以广州科学城为例,其功能分区就很明确,分为六大区域:即中心区、高尚住宅区、微电子信息产业区、生物技术产业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区、市政设施及其他产业区。
(广州科学城六大区域划分)
广州科学城的成功,其实也就是将科学城分为"科学+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避免职住分离,建设宜研、宜创、宜产、宜学、宜居、宜游、宜商的高品质城市副中心。
现目前重庆科学城,已有大学城教育作为科研区,为未来吸引哈佛、剑桥、牛津、斯坦福等世界顶尖大学以及国内一流大学,建立实体性重点学科及科研实验室打下了基础。于此同时,西永微电园作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去年英特尔全球最大的FPGA创新中心正式落户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如今,西永集成电路产业也已成气候,加之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世界级500强及配套厂商140余家企业入驻,西永在人才聚集和培育方面的氛围也会更浓郁,逐步发展成为人才高地势不可挡。
(入驻科学城的英特尔创新中心)
除此之外,各大开发商也争相入驻西永,2019年大年过去没多久,全国知名房企就争相抢占科学城,为西永带来了不仅仅是高端住区,同时也是集结创意商业,儿童教育,旅游度假等宜商、宜游、宜居的品质生活区。
重庆发改委首次披露:科学城这样打造!
10月31日,重庆市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部分代表建议的复函。
其中一条回复,首次透露了西部槽谷,科学城的规划细节和管理体制细节。因为高新区是建设科学城的抓手,所以这也实际也是高新区的规划内容。
回复有很多干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高新区建设的思路和进展。
1
如何引入重大牵引性项目?
这个复函是回答市人大代表凌健等提出的《关于提速打造西部谷地经济增长极的建议》,由于前期规划建设滞后和规划前瞻性不够等原因,西部槽谷地区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困难。
市发改委答复重点如下:
1、全力支持高新区、科学城建设。
将结合起草都市圈建设指导意见、编制新一轮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等重要规划或文件统筹考虑,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改革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规划布局。
2、支持引入重大牵引性项目助推西部“智能谷”打造。
目前已初步形成科学城规划概念方案,从创新载体、创新园区、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等五个方面支撑重庆科学城建设。
创新载体: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谋划布局大科学装置、探索建设重庆实验室、大力建设技术创新基地等,打造立体研究空间,形成高效协同、对接融通的创新体系。
创新园区:升级打造引领型创新园区,加快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批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永综保区)纳入全市首批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打造“西部谷地”经济增长极。
西永微电园将是科学城重点打造园区
创新主体: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人才: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地。
创新生态:成立市领导牵头的重庆科学城建设协调机构,统筹布局创新资源。
争取国家在渝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发中心等。
同时,引进建设院士实验室、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探索建设“重庆实验室”,建立一批前沿交叉研究中心,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
事务君认为,西部槽谷要成为创新高地,国家级重大牵引性项目不可或缺,这也是重庆研发最大的短板。而如何获得这些顶级科学资源,得靠领导层的努力了。
科学城要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地,很大程度,也有赖于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
富力组团
科学城的展示窗口和城市名片
3、接下来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如何支持西部谷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加快打造富力组团:
相关市级部门拟将富力组团周边1.5平方公里街区,以及陈家桥街道南侧、重庆大学北侧和东侧部分区域,共计约4.42平方公里范围,统筹规划为创新人才培养区的科创综合服务中心。
富力组团位置大家可以看看下图。组团居于大学城核心,目前部分居住、商务功能建成,大部分区域仍未开发建设,周边公园、广场较多,大学环绕。
未来,这个片区将聚焦科学创新服务功能,打造科学城综合服务轴,布局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服务、对外交流展示、文化交往等创新服务功能,成为科学城重要的窗口展示轴。
完善生态绿化景观设施:科学城规划中将依托梁滩河、寨山坪、缙云山、中梁山等山水生态资源,强化山水生态系统和公共空间打造,建设大尺度生态绿化景观设施,构建“一廊两带、山湖共生”的生态体系。
注意,是建设大尺度生态绿化景观。
优化城市空间规划。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已明确城市发展重点方向为向西发展,具体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将进一步明确。
独立成城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4、将按照独立成城并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规划建设完善西部槽谷综合交通网络。
提前开展轨道交通7号线、15号线、17号线、27号线等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提前稳定技术方案。
支持利用成渝中线高铁、兰渝高铁规划建设契机,在西部槽谷新增高铁站点,并以高铁站点为依托,规划建设集地铁、公交、轻轨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客运枢纽。
加快打造骨架路网:
一横线歇马隧道东西段力争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车;
二横线西段桃家院子立交东至礼白立交段PPP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渝西立交至桃家院子立交段计划今年开工建设;
坪山大道和一纵线中心站至狮子岩段已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
大学城复线隧道计划今年开工建设;
渝蓉高速入城连接道正在细化建设方案和投融资方案、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实施。
重庆六横七纵一环七联络”路网规划图片来自网络
04
管理体制创新
5、建立市区两级共建共享的财税收益分配机制
沙坪坝区位于西部槽谷地带的街镇分别纳入重庆高新区直管和托管范围,享受重庆高新区统一的市级审批权限和财税返还政策。
凌健代表来自沙坪坝,所以回复主要针对沙区,上面的表述,说明西部槽谷地带的街镇并非全部由高新区直管。
位于直管范围内的区级资产债务按“债随地走”“债随项目走”“债随资产走”的原则由重庆高新区和行政区合理划分。(高新区建设的债务由高新区和各区共同分担。)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这份文件最后提到,“此复函已经我委熊雪主任审签。”这份文件虽然刊发于10月31日,实际是5月13日回复。彼时熊雪的身份是市发改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