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语丝0403】西周初期的民族史诗


 【山语丝0403】西周初期的民族史诗


中条山客
 
明天是清明节,今天是传统的寒食节(在秦、晋、豫一带),也是纪念祖先、踏青游春的日子。我们都是周人的后代,翻阅《诗经》,从中找到五首,也是纪念祖先的,一起欣赏吧。
 
在《诗经-大雅》中有五首诗歌,构成了一组民族史诗,这就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述了从周人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简史。产生的年代大致上在西周初期。
 
《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这段描写,表现了后稷的神话色彩。如果说真话,应该是稷的母亲姜嫄野合后生下了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了。
 
后稷长大以后,非常喜欢农业种植,研究物种改良,所种的庄稼都非常茂盛。后来他在有邰(今陕西武功西南)成家立业,建立了周民族的基础,而他自己就成了周民族的始祖和农业之神。这首带有神话和传说色彩的诗歌,反映了周民的发生观念和历史观念,以及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
 
《公刘》讲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部族从有邰迁徙到豳(今陕西旬邑县、彬县一带),在豳开辟土地,建屋定居的历史。其中写周人在公刘带领下刚到豳地住下时的情景是:“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一派欢歌笑语的景象,很是传神。和《生民》相比,公刘身上已经没有了神话色彩,而完全是一个历史人物。
 
《绵》叙述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今陕西岐山)直到文王受命为止的历史,其中写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同姜女结婚,在岐下筑室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大修宗庙宫室,委任官吏,然后建立国家,消灭夷人,最后是文王受命。叙事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写建筑场面时,用了许多象声词,很有气氛:“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那盛土、倒土、捣土、削土的声音,把巨大的鼓声都掩盖住了。
 
以上三首史诗,叙述了周文王出现以前的周人历史,大概是西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乐师利用民间传说写成的。
 
《皇矣》从太王、太伯、王季叙述到文王的伐密伐崇。
 
《大明》从文王出生叙述到武王伐纣,都记载了周人的开国历史,大概也是出于史官和乐师的手笔吧。
 
2020年4月3日星期五,寒食节,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