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生平大事记(1854年----1921年) (《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二百四十一)


 

严复生平大事记1854----1921年)

(《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二百四十一)

严孝潜

1854           出生于福建福州南台的苍霞洲。

1859年七岁       开始唸私塾。

1861年九岁       回阳岐祖居“大夫笫”,到五叔严厚甫的私塾就读。

1863年十一岁     又回到苍霞洲,聘请黄宗彝任家中私塾教师。

1865年十三岁     塾师黄宗彝病故,聘其子黄孟修为塾师。

1866年十四岁     奉父母之命结婚,父親因抢救霍乱病人不治身亡,搬回阳岐老家居住,报考福州船政学堂。

1867年十五岁     到福州船政学堂上学,因马尾校舍尚未建成暂在福州于山白塔寺上课,二伯父恭诒病卒,马尾校舍建成迁回马尾新校舍上课。

1868年十六岁     在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继续上学。

1869年十七岁     在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继续上学。

1870年十八岁     在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继续上学。

1871年十九岁     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的航行理论科,直接进入后学堂的航行实践科,被派往“建威”舰实习。

1872年二十岁     随“建威”号练习船北上实习。

1873年二十一岁   随“建威”号练习船进行远航实习,在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实践科卒业。

1874年二十二岁   被改派到“扬武”号续继实习,乘“扬武”号军舰至上海句留月余,随沈葆桢前往台湾测量各海口,在台湾救了英国人好博逊一命,长子严璩在福州出生。

1875年二十三岁   由台湾回到福州,继续在经改造后的“杨武”号练习船实习,随“扬武”号北上巡历黄海。

1876年二十四岁   随“扬武”号前往日本访问,被李鸿章聘到天津接船,李鸿章又同意改派严复去英国留学。

1877年二十五岁   由天津回到福州,搭船经香港赴英国留学,晋見驻英公使郭嵩焘,入格林尼次海军学院学习。

1878年二十六岁   与郭嵩焘成忘年交,继续留在格林尼次海军学院学习,去法国游历,翻译《蒲日耳游历日记》和《泰晤士报》评论。

1879年二十七岁   郭嵩焘向总理衙门推荐严复等六人,拜见新出使英法钦差大臣曾纪泽,以优异成织在格林尼次海军学院完成学业,奉电召立即回国,赴母校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教习。

1880年二十八岁   第二次来天津,筹建北洋水师学堂,奉派回福建招生,初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总教习”。

1881年二十九岁   在闽招生,委托伯兄严观涛护送学生来津,因经济结据未能带家眷来津,袒露忧国忧民之心,北洋水师学堂建成开学。

1882年三十岁     电气水雷学堂併入北洋水师学堂,修订水师学堂章程。

1883年三十一岁   我行我素议论时事评弹社会,李鸿章嫌严复思想激烈不之近也,首作《社燕》诗,接家眷来津。

1884年三十二岁    兼充天津水师营务,北洋水师学堂进行会考,第一届驾驶班学员毕业,受清政府嘉奖。

1885年三十三岁    与李鸿章芥蒂日深,李鸿章疑忌严复摘发他在中法战争中的妥协行为,严复愤而自疏,第一次回闽参加科考,奉母省亲,带外甥女何纫兰回津。

1886年三十四岁    吴仲翔调离天津严复代理学堂总办事务,为罗丰禄之母七十大寿作序,选派五名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新总办呂跃斗到任,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学堂。

1887年三十五岁    母亲因病回福建,第二届驾驶班学生毕业。

1888年三十六岁    第一届管轮班学员毕业,改革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考试条例,第二次参加科考,报捐同知。

1889年三十七岁    经海军衙门保奏以知府选用,升任水师学堂会办,第二届管轮班学生毕业,第三次参加科考,回闽奔母丧。

1890年三十八岁    由闽回津,第三届驾驶班学员毕业,投资创办河南修武煤矿。

1891年三十九岁    诗赠吕君止赴日本, 第三届管轮班学员毕业,痛悼郭嵩焘逝世,为大儿子严璩成亲,以道员选用,改名严复,吊伯母之丧。

1892年四十岁      中年丧妻,纳汪氏为妾,第四届驾驶班学员毕业,作《送陈彤卤归闽》诗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科场失意与不满,翻译《支那教案论》。

1893年四十一岁    最后一次回闽参加科考,升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参加昆明湖水操学堂考校工作,次子严谳出生。

1894年四十二岁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第四届管轮班学员毕业,迁居大狮子胡同“严公馆”,甲午炮声惊醒严复

1895年四十三岁    欲南投张之洞,严复“四论”惊天下,开始翻译《天演论》,第五届驾驶班学员毕业,作诗一首《寄太微日本》。

1896年四十四岁    在水师学堂日子不好过,奉命创办“俄文馆”,完成《天演               论》译稿,赞助《时务报》,重新修订《原强》,送大儿子去英留学,开始翻译《原富》,协办通艺学堂。

1897年四十五岁    通艺学堂正式开馆,《时务报》转载《辟韩》,严复差点被暗杀,创办《国闻报》,完成《天演论》译稿的修攺,第五届管轮班毕业,开始翻译斯密亚丹《计学》及斯宾塞尔《群学肄言》。

1898年四十六岁    在《国闻报》上发表各种文章及不署名的社论《拟上皇帝书》,两次来到北京通艺学堂讲学,因办《国闻报》被参劾,被谕饬“嗣后不得再有只字附登馆报”,我行我素继续在《国闻报》上发表文章,光绪皇帝下《定国是诏》开始维新变法,林旭创立闽学会严复与其相识,《天演论》慎始基斋版本正式刊行,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一事流产,被荣禄委为洋务局会办和北洋水师营务处会办,到乾清宫觐见了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严复离京返津,作《戊戌八月感事》悼念七君子 隨直隶新总督裕禄至大沽口检阅兵船,委托叶祖皂到福建招收3015岁左右的优秀子弟来天津水师学堂学习,第六届驾驶班畢业,候官嗜奇精舍石印本《天演论》在天津第二次刊行。

1899年四十七岁    《天演论》轰动全国,“严公馆”遭火烧,到大沽口与叶祖皂、萨镇冰相聚并合影,第六届管轮班学员畢业,与日本著名汉学家的谈话,《支那教案论》正式出版,同意由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所译《原富》,长女严瑸出生。

1900年四十八岁    赴上海娶朱明丽夫人,携朱夫人回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被八国联军所毁,严复全家到上海避难,次子严瓛(文)夭殇,赁居上海闸北长康里,被选为“中国国会”副会长,在上海创建我国第一个“名学会”并任会长,收熊季廉为弟子长子严璩由英国畄学归国,赴京津一带救济難民,天津寓所被哄抢一空,救济事未毕提前回上海,向汪康年商借500两以解燃眉之急

1901年四十九岁   《原富》全部脱稿,校改《天演论》,应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之邀到天津,出任开平矿务局华部总办,视察唐山矿区,视察开平矿务局上海码头,“名为总办其实一无所办”,次女严璆出生。

1902年五十岁      离天津到北京兼任京师大学堂编译书局总办,译成《穆勒名学》前半部,到天津出席开平矿务局股东会议,《原富》全书(共五篇)由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齐全,《群学肄言》译成。

1903年五十一岁    《穆勒名学》出版,挽吴汝纶病逝,开始翻译《法意》,替张燕谋代拟《遵旨回奏开平矿务情形折》,就版权问题向管学大臣张百熙上书,《群学肄言》出版,开始编写《英文汉诂》,《群已权界论》出版。

1904年五十二岁    入股《大公报》,《社会通诠》出版,正式辞去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及天津开平矿务局职务,举家由天津迁往上海,《英文汉诂》出版,评奌老子的《道德经》和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为开平矿务诉讼事接受张翼的邀请由上海赴伦敦,《法意》前三册出版,四儿严璿出生。

1905年五十三岁    到英国参加诉讼,不满张翼的蒙骗行为提前离开,与孙中山先生会面,到巴黎看望长子严璩,与严璩一道离开巴黎回国,帮助马相伯创建复旦公学,应上海青年会邀请讲演西方政治学,《法意》第四册出版,对抵制美货发表异见引发论战,应安徽巡抚之聘答应就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三女严珑出生。

1906年五十四岁    《政治讲义》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上海赴安庆就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因门生熊季廉病危由安庆返沪,参加熊季廉追悼会后旋返安庆,回到上海任《寰球中国学生报》主编之一,撰写了《伯父恭诒公墓碣铭》,为儿子请家庭教师,为呂碧城〈女子教育会章程〉作序,新学期开学赴安庆,为复旦公学事返上海,《法意》第五册出版,应学部邀请到北京考试游学毕业生,事毕回沪应复旦诸生致函恳请兼任复旦公学校长,由上海抵南京就复旦公学事拜会两江总督端方,到安庆在高等学堂发表演说《宪法大义》主张缓行君主立宪,主持学堂预科甄别考试,既考学生又考教员遭到不少人的怨怒。

1907年五十五岁    整顿安徽高等学堂,放寒假回沪,赴安庆部署学堂开学工作,挽邮电部尚书张百熙卒,安徽高等学堂招考新生,为复旦公学事去南京拜谒两江总督,回上海整顿复旦公学,安徽高等学堂发生学潮,赴安庆提出辞职, 离安庆到南

                  京应两江总督之聘主持官费留美学生考试,因考试延期举行暂回上海,到南京主持苏、皖、赣三省官费留美学生考试,复旦公学事力辞不脱严复回到上海,应学部之召离沪北上以同考官考试游学毕业生,考试毕回到上海,《法意》

                   第六册出版。

1908年五十六岁    尽职监视巡阅复旦校事,直隶总督来信相招,欲辞复旦公学监督职学生群起挽留,坚辞复旦公学监督之职並推荐继任人选,辞别两江总督,尽心帮助复旦公学新监督寻觅教习,北上天津就任新政顾问官,代拟《筹办海军奏稿》,为吕碧城翻译讲授《名学浅说》,到北京参加第三届游学毕业生考试工作,请假回上海,完成《名学浅说》翻译,与江夫人发生口角严复大怒,四女严顼生。

1909五十七岁    为《万国通史》撰写序文,《名学浅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法意》全书译完,江姨太回闽,朝鲜爱国者金泽荣(沧江)来访严复,大儿子严璩被“放福建度支正监理官”,游龙华寺作有《闰二月二十二日游龙华寺》七律二首,未带家眷一个人由上海去北京,被派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严复颇为高兴地写信给夫人朱明丽说:“大约做官一事正恐不免耳。”,非严复所愿学部聘严复为审定名词馆总纂,严复又被任命兼任度支部清理财政处谘议官和福建省顾问官,兼任度支部下属机构币制局化验所提调,带病离天津回上海,在李邕《麾山寺碑》拓本上先后题跋数则评论书法江姨太由闽返沪,严复带江姨太离上海又到北京,严复族侄严家驺(伯鋆)被录取赴美国学习数理科,严复又被派在学部丞参上行走负责审定部分教科书,北洋薪水只剩六成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赴欧洲考察海军邀请严复同行严复以身体有病辞之,同乡医生力劝将烟丸戒净服其药三四日便不思再食烟丸,学部名词馆正式“开馆”,戒煙才十余日体力反觉不支不得已乃取家制药膏半茶匙服下乃得安静,为三子琥“捐州同衔”,写信给何纫兰贺甥婿叶可学成归里,部事极忙凡他人不能做之事皆须我做,受命编辑修改《国民必读》,极想年假一回上海但未成行。

1910年五十八岁   给大儿严璩汇去规元四千两在福州做盐的生意,严复被赏给一等文科进士,完成《国民必读》的审订,2月回上海探亲,被派为筹办海军事务处顾问官,江姨太突然发病打电报给严

   复要他早日返京,被征为资政院议员,与江姨太发生大冲突,江姨太离开北京回福州,放伏假回上海,9月初返学部销假,江姨太由福州到上海,写信给朱明丽夫人求她面恳大奶奶将江姨太仍带回闽为祷,出席资政院会议,撰写开平矿案说帖,派丁、戈两仆赴沪搬家,上书纂拟宪法大臣,谋外务部游美学务处副职未如愿,被特授为海军部一等参谋官,给载洵写了一个报告《上海军大臣洵贝勒》,五子玷出生。

1911年五十九岁   在北京过春节,仍在名词馆任总纂,三子琥考取清华学堂中

等科,被特授为海军协都统,写信给汪康年告以秋间拟辞资政院议员职,学部奏设中央教育会严复被提名为该会成员,开始评奌《古文辞类纂》,外甥女何纫兰把家搬到北京,出席中央教育会会议,熊纯如拜严复为师执贽为弟子, 请辞化验所提调一职但未蒙允许,评奌《王荆公诗》,为清廷国乐填词,武昌起义爆发严复将家眷送往天津,写信给张元济称武昌起义为祸发, 写信给《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阐述了他对武昌起义和中国前途的看法,严复往谒袁内阁向袁世凯提出六条建议,袁世凯委派严复为各省代表南下议和,严复以师生情份前往武昌青山织呢厂会见了黎元洪,乘坐洞庭号轮船赴上海,搭乘公平号轮船离上海北上返天津。

1912年六十岁     族侄严伯勋刺杀袁世凱,作《民国初建,政府未立,严子乃为此诗》诗一首,拜会袁世凯被派入临时筹备处办事, 袁世凯任命严复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到天津与家人一块过元宵节,发出征求改进大学堂学务方针的通知,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七万两以充京师大学堂开学经费,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大学堂总监督称校长,北京大学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任命叶可梁为农科学长,撰写《上大总统和教育部书》的说帖,教育部下迏结束北京大学的命令,严复提交《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陈述不可停办北京大学的理由,又给教育部上呈《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教育部打消了停办北京大学的动议,作《进化天演》的演讲,海军部设编译处以严复为总纂,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官,大儿严璩离开福州,又向华比银行贷款20万两以归还华俄道胜银行借款及下学期经费,辞北京大学校校长职,接家眷回京江姨太留住天津,梁启超回国后来访严复,为北京大学预科《同学录》写序,在北京《平报》发表《论国民责望政府不宜太深》、《砭时》、《原贫》三篇文章,作挽联《挽黄赞候》,作《诗庐说》赠胡梓方。

1913年六十一岁   在北京《平报》发表《论中国救贫宜重何等之业》及《说党》二篇文章,与梁启超等到京师万牲园修禊题咏,又在北京《平报》发表《天演进化论》、《救贫》及《思古谈》三篇文章,

大儿子严璩由上海回到北京,又在北京《平报》发表《论国会议员须有士君子之风》一文,与梁启超等200余人发起组织孔教公会,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演讲,在中央教育会发表《读经当积极提倡》的演说,到天津看新屋,出席大总统职典礼,答应粱启超为《庸言》报作一篇通论。

1914年六十二岁   六十一岁生日作诗追敍自已的生平,译完卫西琴的《中国教育议》,任长芦盐务稽核所盐运使的长子严璩由天津回到北京看望严复,,《庸言》报发表严复的《<民约>平议》,向大总统袁世凯告假,被选为约法会议议员,被聘为清史馆编纂,出席总统府茶会,被任命为参政院参政,门生候疑始来访,开始为《居仁日览》提供稿件,购买上海商务印书馆股票叁千弍百元,成为林纾在北京发起组织的“晋安耆年会”成员,严琥到天津去看望自已生母亲江莺娘,顾问薪水自六月起停支成为一个挂名顾问时常与友人和亲友打麻将,屡次不参加各种会议将严琥的生辰八字和照片交给陈宝琛,大媳在京过生日,打发丁太赴闽,在与熊纯如的通信中屡评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事在参政院提出“导扬中华民国立国精神”的议案,海军部设编史处聘请严复为总纂。

1915年六十三岁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严复与熊纯如在信中评说袁世凯,严复被推举为宪法起草委员,书《四弟观澜六十寿序》,三儿严琥考入唐山工校,严复被杨度列名筹安会,严复不参加筹安会的各项活动,严复拒绝著论反驳梁启超,严复再拒袁世凯撰文劝进,严复不参加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活动。

1916年六十四岁   严复不参加内廷的召宴和召见,写信给身在唐山的严琥,入冬以来患喘咳历久未愈,经常给熊纯如写信谈论时局,到美国驻华使馆发表演说,应约会见了国务卿兼外交总长陆征祥,时常在家中或友人家打麻将牌,袁世凱取消帝制,儿曹等家眷离京赴天津,袁世凯毙命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严复致书段褀端,袁世凯归榇彰德严复作有《哭项城归梓》五律三首,家眷由天津回到北京,邓曼云来告政府决议严复紧急赴津,黎元洪发表惩办帝制祸首令严复没有列在其中,在天津寓所给冯国璋写信谈被列名筹安会事,由天津返回北京退出政界闲居,继续更加经常与熊纯如写信谈论时局,在《公言报》发表数篇论说,拜诣英国和美国驻华公使,英国公使朱尔典返英严复前往送行并晤谈半日,严复“喘嗽加剧”,用英文撰写《中国古代政治结社小史》一文。

1917年六十五岁   仍经常与熊纯如通信谈论时局等,以“地雷”为笔名在《公言报》发表《时乎时不再来》等十四篇文章,到“十刹海修禊”,到英国使馆看电影,手批《左传》,夏天率家人斋三日求雨,拜见了冯国璋总统,因病住入法国医院诊治。

1918年六十六岁   由法国医院出院回家,仍经常与熊纯如通信谈论时局与儿女婚事等,回信给上海灵学会会长俞复,参加英囯公使朱迩典的晚间聚会,给候毅写信论“灵学”,熊纯如为严瑸和熊洛生执柯,以“清风徐来”四字为韻赋梅兰竹菊遍徵北京友人赓唱,陈宝琛为严琥和其外甥女林慕兰执柯,作《心远校歌》,将严琥从唐山招回,为严琥和林慕兰的婚事过庚,为严瑸与熊洛生的婚事过庚,为《海军大事记》撰写弁言,四儿严璿考入唐山工业学校,写信给在唐山工业学校任教的侄儿严伯鋆,为严琥回闽结婚离京抵天津,同三子严琥及族侄伯勋坐火车离津赴上海,熊纯如在上海来拜访严复,严复等乘船离上海赴闽,回到了离别二十五年的故乡阳崎,到尚书庙行香,筹办严琥婚事。

1919年六十七岁   为三子“琥在阳崎玉屏山庄娶妻”,阳岐严姓族亲和亲朋故友为严复做寿,到尚书庙行香,倡议重修阳岐“尚书祖庙”并“为尚书庙作启募启。”,由阳岐搬到福州城内郎官巷居住,“在郎官巷病发几殆。”,抱病为陈之祥所着《西湖游记》撰序,“大儿归省,太太同来”,“病见转机”,作《已未福州西湖修禊,题宛在堂》诗一首,清明节“到山上墓”,和朱明丽夫人离福州到上海,入住上海红十字医院治病,朱明丽夫人北上返京,出红十字医院归哈同路民厚里寓所,由上海回到北京,“往看新房”,拜会徐世昌大总统,被任命为总统府顾问,应约会见了徐世昌总统,“又一病几殆”, 入协和医院治病,出院并回到东城大阮府胡同新居。

1920年六十八岁   到北京郊外赏雪,为阳岐尚书庙重修工程募捐,为六十八岁生日“召戏一台”,宴请耆年会成员,晚年得孙作《元旦觐祖生》诗四首,因喘咳如剧请英人邱格大夫诊治,“喘喙支离,不能出房门半步”,族弟彬亭(文炳)身故,为阳崎尚书庙送去两副楹联,撰写了《度量衡新议序》,撰写了《观海大兄八十寿序》,“接受吴景超海山为弟子”,与次女严璆离开北京返闽避寒,回到福州定居郎官巷寓所,为杭辛斋所著《学易笔谈》二集写序,作《阳岐尚书庙扶乩,有罗真人者降,示余以丹药疗疾,赋呈四绝》。

1921年六十九岁   在福州郎官巷过元旦,因身体原因二个多月来一直没有出过门,在福州过年作有《除夕》诗一首,一气呵成写就特大屏八幅为阳岐祖屋补壁,与次女严璆同往西公园散步,嘱张元济在上海找房子,玉屏山庄房主游传朋赎回玉屏山庄房屋,与次女严璆同赴阳岐察看尚书庙工程,和次女严璆去福州鼓山避暑,由鼓山返回郎官巷寓所,喘咳加剧,病中疾力勉为书写了《遗嘱》,寿终于福州郎官巷寓邸享年六十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