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十四章:何谓“混而为一”,何谓“道纪”?
《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何谓“混而为一”?综合分析,该句大致的含义是:“道”这一事物客观存在,但由于其不可见、不发声、不可感知,所以,难以探究其本质。但可通过“混而为一”的方式去探索。以现代学术思想来认识,即是将之视作一个黑箱系统。这个黑箱系统的功能,极端大的状态下,也并非无法理解,依然属于合理范围;极端小的状态下,也并非捉摸不定,依然属于合理范围。不断地探究,即使无法给予它一个精准的定义和界定,终究还能认识到它的一些特性。
何谓“道纪”?《说文解字》对于“纪”的释义为“纪,丝别也”,本义即为系联丝缕的编结,此处应为其引申的纲领之意。“道纪”,相当于“道的传略本纪”,类似于《史记》中的“某某本纪”。“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的含义是:通过认识“道”自古至今的表现特征,来探寻“道”的基本规律和变化规律。类似于后世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语义,即“究天地万物之际,通‘道’、‘德’无有之变”。“道纪”的含义是:“道”的“历史传记”。有点类似霍金《时间简史》的意涵。
本章的哲学意涵: “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应当如何来认知?可以“混而为一”的方式来认识“道”、“道纪”的一些基本特性,通过“道”在各个历史时期、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特性,可以归纳认识“道”的基本规律。“混而为一”和“道纪”都是认识“道”的规律性的方式方法。“混而为一”是表征“道”若干特性的“黑箱”,“道纪”是表征“道”的历史过程的“传记”。
转摘自《<道德经>新识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版https://item.jd.com/12623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