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需要通过现实裹挟前行:全球疫情中世界格局的变数与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最近,看到了一些新言论,在全球疫情环境与经济政治矛盾进一步严酷情况下,人们会习惯性的滋生:退缩,内斗,责备,软弱,...甚至寻求安全心理而滋生投降倾向…..。当然,礼让、谦退、包容、携手协作是中国历史传统美德,中国曾通过这些美德获得和谐与双赢的结果。有时,美德与理想的实现,需要在不同背景下,通过现实裹挟前行,才会赢得理想的结果。

  一年多里,世界发生很多大事,每个人在短时期内所观瞻的历史,超过世界一百年所难以经历过的大事。

  在中美关系上,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能不能规避矛盾?!…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中国能否规避?…围堵中国,到重复历史的《辛丑条约》割让土地,扼制中国,中国是否避让得开?…从美国逆全球化到破坏世贸组织规则,到全球军事政治经济对抗,针对性遏制与肢解中国…,中国能够做到漠视不见掩耳盗铃,或以从现实中逃避规避,置身事外的?…

  疫情初期正是中美对抗所有矛盾集中爆发时。美国政客不惜一切方式手段,利用疫情进行舆论战,初期即暴露无遗。…疫情从发生到全球爆发,世界利益格局与博弈倾向,未曾改变。从贸易经济科技博弈展开,从发展规律看,美国秉持的立场主张体现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与全球经济发展上,对美国似乎暗示出这是个死局。

  疫情前,中国轨迹已经代表了全球经济发展大势。 但是,全球疫情打破了当时所建立起来的这种趋势及态势。

  …既然美国在博弈中已不能代表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疫情全球爆发,并开始打乱陷入僵局并指向总体向好的世界经济与经济发展进程时,疫情与舆论发挥出了破坏性。僵局开始松动中美间这种仍然由于经济对抗陷入冰冻,但全球向好的发展指向性。这种意外现象的出现,对于美国政客从陷入背离全球趋势,很难有任何机会动摇这个格局与大势的尴尬处境,建立新的有利于美国的世界政治经济规则,重组力量与格局破冰,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而,从这个角度看,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混乱及世界生产及国际经济关系停滞的背景,为其提供了重新洗牌世界格局,力量重新整合,重建符合其利益的世界组织规则,提供了契机。排除道德思考,这种背景下在政治利益抉择上,客观上说,疫情造成的生产与经济停滞愈严重,时间愈长,灾难影响与打击愈大,其获得政治筹谋的机遇愈大。因而,美国及其追随者英国,选择放任疫情,自然免疫疗法,如果排除人性道德的考量,是一种政治选择。政治通常是伴着血腥的。因此,如果抛弃人类道德伦理因素的考量,政客在抗疫上的理性选择上,显得放任,或解决问题动机手段不迫切不及时,客观上讲放任有时是政治需要付出的代价,而不是医学选择。疫情愈严重,愈易于在疫情前的于多次博弈对抗所形成的于美国陷入发展僵局的不利于全球发展的格局下,为重新主导世界格局的洗牌力量与规则重组赢得条件,时间及获得更多政治方式与力量的配合,从而在特殊背景与环境下,松动陷入在趋势上被动中的局限,促进其目标的推进与实现。诸如,在世界或区域组织,全球组织规则及合作方式上,破冰僵局,…推进力量的重建。在陷入混乱的环境下完成其主导下的格局重建,力量重新站位组合及规则的重新建立。这是排除基于人类道德伦理因素,在陷入对抗的原有的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主线,基于客观视角,对不同方式的政治抉择的可能所形成的利弊效果一个较为显性的结论。

  因而,从这个视角看,基于美国的政治利得与所期望的规则愿景,世界及各国经济陷入混乱与停滞愈来愈久,客观上,作用于政治经济得益的机会愈来愈明显。它是客观存在的。如何使美国缓冲疫情前陷入的被动境况——矛盾于全球经济关系,格局及趋势势中,为其赢得缓和的机遇?无疑排除道德考量,这是一个政治选项。

      这样客观反映出的很多问题或获得解释。它决定了西方某些国家政体,如何发力,发力的重点?…付出的代价与治主张?包括,抗疫与否,如何抗疫,喝消毒水是否抗疫,以及是否任由灾难蔓延,…等。从这个视角,一些抗疫措施、选择重点、舆论倾向等,于政客是确定性的。因而,排除温情,基于利益因素,一些博弈的政治选择毋需要赘言。对美国政客来说,如果排除温情与责任,疫情灾难的扩大,为其提供了扭转颓势的机遇,提供了力量重整,构建符合其目标的世界规则提供的难得的契机、时间与环境?这时,政治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政治抉择的指向性与分布如何?这种背景下重复疫情前的中美对抗,美国政体上下一致,出手狠辣,打击程度已超过疫情前的各项措施。因此,政客的政治抉择来说,对抗与博弈的得益的这个对抗局,得益考量的主线仍然是经济政治的利益,而不是建立于消灭疫情,或于疫情获得控制的得益,从而使全球经济重新恢复到正常发展秩序的得益。无疑,其前者于政客,获得的机会得益愈大。

  在有关救赎人类与制造灾难蔓延之间,其进程中,中国似乎应接不暇来扮演救火队的角色。有些国家的表现,不尽人意。从人性看,这本在疫情发生时,其属于预期范畴因素,受到环境与外部条件影响,很多选择并不奇怪。利益与格局的对抗高峰期,无论舆论战或政治博弈,既然中美站位不同,以政客的冷血幻象温情,期望人性的“理性”主导世界在非常环境下的政治选择或经济得益及站位,的确是不客观的。因而,我们谈到历史进程中的很多情况,并不是由理性主导,不是由于理性的情怀大美所主导。在商品经济降临人间后的几百年,基本是由人性的利益与基于私欲的资本政治所主导。二次大战,没有任何一方政客因为灾难的扩大,而主张停止。而是现实通过力量介入,制止了它。历史充满血腥。…经常我们遭遇的一切,并不是理想的,与温存相距很远。因而,生死存亡时刻,仍然还未施加于每个人的身上,这种人性的利益选择仍然发挥作用。它反映在政治抉择。

  中美关系能否温存些,不是理性与主观可以左右的。 人类拥有美好的愿望是我们的理想,它是上帝在人的精神中栽种的一线生机。但是,剥开世界华丽的那层外表,它仍然是黑暗的,是肮脏与血腥的。历史不断重复这种血腥。很多人希望用理想裹挟现实与平衡利益,但往往历史是在现实的残酷裹挟前行的,在趋势中裹挟进步。

  避险及安全心理,导致羊群性聚集,是人的本性。历史上,不是人多聚集及占位就代表胜利与真理,也不是人多就代表了安全与趋势。人类的不同族群或群体,因此灭亡的历史,不是个例,而是真实历史。究其根本,人类历史的进程的动机,很少源于自理性而是利己本性,因而历史由本性驱使。是人类处于人性利益驱动的低级文明历史阶段的标志特征。

  正如,主导人们社会日常生活与行为的心理动因,经济学思想新旧制度理论先驱凡伯伦康,康芒斯,诺斯,加尔布雷思,缪尔达尔,德姆塞茨,阿尔顷,基于社会秩序,阶层与结构,对社会制度与组织的建构曾有过很多阐述。无论是在《丰裕社会》(1958)《新工业国》(1967),还是《公共目标》,利益集团的对抗,乃至现代民主及新社会主义,皆基于原始人性阶层与阶级利益。在其所形成的现实世界格局,社会制度结构与秩序,制货币商业与利润及其获得方式的分析中,全部囊括于这种人性的心理现象。德姆塞茨说,人类的选边站队是基于安全感。为什么企业的工资低,但是人们却习惯于企业被雇佣?因为安全感。它直接构成的初级社会文明中由本性驱动下的行为与结果。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在这场疫情战背景下供给方式的选择,即:如何通过制度性建构裹挟规则的形成、让参与与遵守,以维护中国疫情前建立的大势?

  历史是需要通过现实裹挟前行的。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很多马克思主义者或许亦没能充分认识。…阶级斗争美吗?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美吗?…但是,为何这是通往真理之路?是现实状况与历史发展的规规律决定的。因而,马克思基于社会结构与发展的深刻洞察,建立深谙,,历史规律的基础上。。

  因而,历史是需要通过现实裹挟前行的。历史亦经常伴随有血腥的。疫情前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中国在很多方面做得很好,代表了趋势。疫情破坏了这个气氛。中国不必为压力所裹挟。中国选择无条件与不分差异的普惠性援助,没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麻烦应接不暇。

  中国应该坚持自己的国际战略布局,同时积极辅助国际及区域组织改革,基于符合战略愿景,建立新的符合未来规律及大多数利益与趋势的改革,将这个规则建立起来,优势发挥下去。援助参与这些规则遵守这些规则的国家,传递疫情经验,协助控制疫情,包括中医文化。现实中,美英等国政客,放任疫情,形成人类灾难扩散,何尝不是基于这种反向目的?…从政治选择角度,客观看,不排除存在这个趋势下增加变数的客观效果:..不惜人类灾难扩大,通过甩锅中国,制造麻烦,为其提供重建力量与重整规则的时间与契机?!

  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很多马克思主义者或许并没能充分认识。…阶级斗争美吗?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美吗?…是的,有血腥的一面!但是,为何在一定历史阶段,其是通往真理之路?其是现实状况、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世界格局及政治与阶级关系由人性基本利益所推动的抉择,它用大势裹挟了各种短视及包括黑暗层面的诉求,使伟大理想获得实现。理想的实现,有时需要通过残酷的现实所裹挟历史发展进程的。因而,马克思的伟大,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规律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