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大学是晋城银行的企业大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培训板块的升级版,是基于战略和文化的人才培养。
基于战略,是说雷锋大学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承担晋城银行战略发展任务。无战略,不大学。
基于文化,是说雷锋大学培养的人才,要能够符合晋城银行企业文化要求,要能够承载晋城银行企业文化基因。无文化,不大学。
雷锋大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阵地,是优秀人才成长的摇篮,是推动战略执行平台。
雷锋是晋城银行企业文化英雄,雷锋大学的使命,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养像雷锋那样的人。
像雷锋那样学习和工作,我行企业文化倡导的良好群体行为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
像雷锋那样学习和工作,高素质优秀人才就会层出不穷、不断涌现。
像雷锋那样学习和工作,“把事做成、精益求精”就会蔚然成风,成为晋城银行最美的风景。
培训是雷锋大学的主业。雷锋大学坚持“立足晋行、文化为先、案例教学、精益求精”的办学宗旨。
“立足晋行”,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培训项目。着力培养晋行发展急需的战略性人才,着力弥补各类精英人才的知识短板和能力瓶颈,着力从细节入手提升各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为先”,就是要把企业文化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坚持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全过程。
“案例教学”,就是在培训方式上要以案例教学为主。把雷锋大学作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推手,搜集案例、剖析案例、挖掘案例,萃取标杆、研究问题、因情施教,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成效。
“精益求精”,就是全行员工在专业化水平上要不断追求完美。从深钻细研的思考中去把握规律,从勤奋敬业的实践中去感悟细节,从虚怀若谷的借鉴中去创新求变。
从培训到培养,是雷锋大学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方向。人的成长,主要在战场,而不在课堂。要把课堂延伸到晋行事业的各个工作场景。实践出真知,人才是实干出来的,不是空学出来的。必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各级团队长一岗双责至关重要,带队伍、做教练,责无旁贷。
从培训到学习,是雷锋大学努力追求的又一个重要方向。一堂课产生的实际效果,主要不在于讲,而在于听。主体的自觉至关重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重要革命性转变。
做企业党校,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推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宣贯党和国家层面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是雷锋大学重要工作内容。
做培训+,就是学习培训的对象,不仅仅面向企业内部,还要面向生态、面向客户。这是企业大学一个重要趋向,雷锋大学也将逐步地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雷锋大学的校训,是“行胜于言”。学习是为了改变。说到不如做到,从想到到做到,有很长的路程要走。行动是最好的作业,把事做成,是唯一合格的论文答辩。
做好雷锋大学各分校的工作,要靠各级团队长,要靠培训管理团队,要靠内训师团队。
团队长要重视人才培养,要用好雷锋大学的资源。要做实,不能做空,要当做财富,不能视为包袱。各级团队长带队伍情况也将纳入绩效考核。
各分校培训管理团队要专业精业,要学习、传播、推广各类先进适用的学习技术和学习工具。哪些可以线上,哪些必须现场,哪些可以自学,哪些必须导学,如何基于人抓学习地图和课程建设,基于事抓战略执行和工作宣讲,如何做到新产品、新制度、新系统“三必讲”,新提任、新转岗、新入行“三必训”,都需要专业的人持续谋划、持续打磨。
内训师要持续精进,持续吸纳行业前沿和萃取标杆实践,持续打造金牌讲师和精品课程。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优秀内训师是晋行宝贵财富,是晋行人才成长的推动力。
雷锋大学与晋城银行是同义语。企业即大学。发展业务发展人,先生产一大批了不起的人,再由这些了不起的人去生产了不起的业务。我们每天都在工作着,也每天都在学习着、成长着,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无时无刻不在生产业务、生产绩效,也无时无刻不在生产知识、生产人才。
每一位晋行人,既是学员,也是老师,既是同事,也是校友。
雷锋大学的前身,是城信大学,2003年12月成立。2009年3月5日,我们把雷锋请进来,以雷锋为晋行企业文化英雄。2010年3月5日,城信大学更名为雷锋大学。晋城银行就是大学校、大家庭、大舞台、大赛场,是每一名晋行人梦想的天堂。让每一名晋行人有尊严地、体面地生活着,有激情地、快乐地工作着,不仅仅与晋行成为利益共同体,还要成为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了这样的愿景,雷锋大学将不懈努力。
快乐就是雷锋的利润。在雷锋大学的魅力舞台上,愿每一名晋行人都能成就最好的自己。(20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