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方法


 一盆冷水

 
刚刚消停两个月,人们生活开始走入了正常——高速公路和停车场开始收费,饭馆开始正常堂食、小区的测温也取消、小学一到三年级都要开学、金鸿置业全员都准备上班了——俨然一片欣欣向荣。
 
北京6月12日开始的连续病例,给人们高涨的情绪浇了一盆冷水,仿佛一夜间回到了“解放前”——一直翘首以盼的孩子们开学就又泡汤了,看来同学们的这个学期悬了。
 
变着
 
很多人都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期待随着气温上升、时间推展,疫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退。
 
新冠疫情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似乎验证了疫情与温度关联度不高。北京的新发疫情也证明了即使是38摄氏度也不能阻挡疫情的发作,高温没有挡住疫情。
 
一味被动地扛着、熬着,与病毒拼耐心和毅力,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招术——得变招了。
 
转化
 
北京的雷霆手段表达了中央一定要控制住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只是防疫是科学,决心和信心一定管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即使是中国的疫情完全消除,未来打开国门时,还会面临输入病例的冲击。如此,国人与新冠的共存会是常态,人与病毒的斗争长期且持续。
 
不能被动地等着、熬着了,真要想办法推进工作才行——曾经有朋友就讲过:万一到了春节还这样,可如何是好呢?
 
学会创新地、用些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线上会议,无论是视频还是音频会议,沟通力有限、效率不高都是问题,但现在真的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疫情无情且反复无常,那咱们就只能主动求变,转变咱们的应变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