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让农夫山泉在 影响力颇深,也让农夫山泉赚的盆满钵满。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农夫山泉营业收入分别为174.91亿元、204.75亿元、240.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86亿元、36.12亿元、49.54亿;毛利率分别为98.09亿元、109.21亿元、133.1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6.1%、53.3%、55.4%。。
从各项指标中,能够发现农夫山泉的业绩十分亮眼,也因此公司在去年表示不会上市,但短短一年的时间,农夫山泉就要“出尔反尔”,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计划书,准备募集资金10亿美元?
到底发生了什么,农夫山泉一定要上市呢?毕竟公司去年分红90多亿元人民币,如今却要募资10亿美元。反差如此之大,着实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根据笔者的数据收集和仔细甄别,做出如下分析。
一是农夫山泉近几年的偿债能力开始下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例由2018年末的1.43和1.13分别减少至2019年末的0.59和0.35,资产负债率则从2018年末的31.19%增至2019年末的44.47%。偿债能力的削弱对于一家大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也代表着公司的支付能力与变现能力变弱,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后果”。换言之,公司面对机会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需要有更大把握才能出手。
二是农夫山泉公司准备扩大产能,目前公司的基础生产厂房正处于扩建阶段,扩建完成后农夫山泉的生产基地将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农夫山泉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影响力;鉴于农夫山泉在2015年后增速开始步入下滑阶段,大部分营业收入是通过营销手段创造的,并非饮用水等质量指标,农夫山泉想要一直在竞争激烈的水类市场保持头部地位,长期而言必然要依靠产能和产品质量。
三是农夫山泉的主要卖点是矿泉水,其他饮料品牌,比如果汁、茶饮料的名气并不被消费者所认可,这也导致82.7%的毛利率依靠包装饮用水,相信农夫山泉上市后,其他品牌的影响力会一并增强,从而为农夫山泉整体营业收入做出更大贡献。
四是笔者猜测农夫山泉上市除了业务扩展、提高产能,增强影响力,很有可能公司要进行大的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公司的管理理念、制度模式都与社会脱轨,而农夫山泉的实控人钟睒睒持有农夫山泉84.4472%的股份,这也代表着钟睒睒的眼光就是农夫山泉的未来发展方向。“独裁”制度下,公司一方面会有较快的反应能力,但同时另一方面公司一步走错可能万劫不复。因此如今已经超过60岁的钟睒睒很可能要开始进行改革,为自己培养接班人,或者学习其他公司的管理制度,自己退居二线掌控大局,让新人上任带领农夫山泉再创辉煌。
农夫山泉上市成功后,号称不必上市的企业名单又少一个,那么不妨做出猜测,下一个上市企业会不会是“娃哈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