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要开会了,领导让大家说一下对客户问题的看法。
小张紧张地说了10分钟,全场人昏昏欲睡;小李只简单说了几句,大家心服口服。为啥?
领导安排工作,同样做一件事,小张感觉无从下手,小李却能轻松完成。为啥?
其实,小张和老李最大区别,是“思考力”。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思考、表达和办事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老司机和菜鸟的区别是,面对问题时,老司机会从容悠闲地把任务分个主次,然后再分一个123,主要任务可以理解为树干,次要任务就是主干里的树枝。
而菜鸟脑海里呈现的却是一团乱麻,接着就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想要说话、做事有条理、有分寸,其实并不难。
在《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中,斋藤孝指出,只要掌握一定方法,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提出深刻观点。
“八分堆砌事实或信息,剩下两分添加个人色彩,就是所谓的个人想法了”。
书中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以及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快思考,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判断,这种判断容易失误;而另一种是慢思考,它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不容易出错。
斋藤孝把快、慢思考比作我们的左、右手,当双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我们思考的完整过程。
也就是说,更好的思考方式,是用先快思考迅速找出方向,然后再用慢思考进行细致、详尽地分析,从而得出解决方法。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沉默的人常常会让我们错过许多大好机会。而那些能把握先机,不仅敢说,还能提出独到见解的人,则会成功地脱颖而出。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几种自我训练的方法:
01、快思考:瞬间思考,引爆观点
所谓瞬间思考,就是在短时间内对一个事物做出判断。在一个事件发生的瞬间,马上形成自己观察的角度和主张的观点。
很多人总是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害怕自己的想法很平庸,或是太过奇异。 其实,这都是因为平时对思维训练太少导致的。
写评论是自我训练最好的途径。看完一本书,一部电影,或一个新闻事件,都可以试着评论一下。
这样,我们就从信息的“消费者”转变为了“生产者”,提升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不用害怕别人的评价和眼光,即使说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用五秒钟形成一个见解,用一分钟把观点讲清楚,或是用五分钟评论一本书、一个电影。
评论时,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八分对事实或信息的归纳总结,夹杂二分个人色彩的想法。
是就事论事,所有的素材都围绕事实本身展开,依据核心事件讲观点,而不是随意发散。这样,写着写着就会有成就感和收获感,也会更愿意思考和表达了。
经过这样的练习,工作中突然被领导要求发表观点,你就不会沉默尴尬,而是能迅速地发表看法了。
02、慢思考:“数据”+“视角”+“想法”
公司开会时,需要你发言了,说点啥好呢?怎样说,才能让大家信服呢?其实很简单,运用“数据”+“视角”+“想法”,怕个公式。
在发言前,确认准备好了这三点,就能做到从容不迫。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数据”。比如,领导让大家讨论一下对近期销售业绩下滑的看法。那么,想要发言最起码得对这些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接下来是“视角”,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看待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作为员工,和领导的视角必然不同,不同部门的人对待同样的数据,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你想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对象和数据?这个角度好吗?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的是“想法”。有了数据和角度,经过分析后就要得出结论了,根据你的观点,接下来该怎么办?最后可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还是那个原则:“数据”和“视角”占80%,是基石,“想法”占20%,是方向。
03、运用工具,打磨观点
想破脑袋,思路也还很平庸,怎么破?没关系,咱们还是可以运用工具来做提升。
①比较法:
比较法,既找出A和B的相同点,又找出不同点,进而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和分析,得出独特的观点。
比如,方案A和方案B,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哪个优势更大?哪个风险更大?哪个更适合目前的市场环境?这样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就会得出更有见解的结论。
②比喻法:
比喻,是在不熟悉和熟悉的知识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毛主席在分析、描述的表达的时候,特别擅长运用比喻:
如果敌情特别严重,游击部队不应久留一地,要像流水和疾风一样,迅速地移动其位置。(《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论持久战》)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谈话》)
这样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比喻,不仅能打开自己的思路,还能在表达时,让大家的脑海里立即涌现出画面来,形象生动。
③辩证法:
辩证法,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可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在思考一件事物时,我们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综合分析,而不是一叶障目,只看到对自己观点有利的一面。
“因为疫情公司业绩受影响,对此你怎么看?”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次事情不好的结果是影响原有销售渠道,让公司业绩下滑。但是,好的一面是:我们可以加速拓展线上渠道,运用网络直播等新型营销手段,拓展销售模式,建立更为自主、可控的销售渠道。
④现象法:
现象法主张:抛开既有经验,关注现象本身,清醒地深挖现象背后的原因,然后再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纪德说过: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
芦苇是现象,风是本质。
牛顿从苹果掉在地上了的现象,思考和总结出了万有引力。我们在思考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看观察现象,再思考其本质、原因和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⑤系统法:
系统思考,就是不单纯关注要素本身,而是着眼于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怎么进行系统思考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一个系统性的图,将各元素联系起来,整理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比如,画一张思维导图来进行这个图解。
这样说有点抽象,咱们来打个比方。
怎样才能享受一顿风味十足的重庆火锅呢?老司机各有各的心得。
比如,哪家店的菜品最为新鲜?点菜时荤素如何搭配?蘸料各占几分?煮菜品时汆烫的时间多久?
治大国,若烹小鲜。掌握了烹小鲜的系统方法,才能享受到食物的最佳风味。
同样,在工作时我们也需要这样系统性地思考:哪项工作更重要、更优先?哪个步骤最核心,需要认真对待?要解决这个问题,和谁沟通最有效?只有把握所有要素,把它们有序地串联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工作成果。
⑥闪光法:
要对某事物作出评价时,从哪入手最快捷呢?从它的“闪光点”出发。
这就好像我们日常拍照,不可能随时拍、事事拍,只有最吸引你的东西才值得拍照留念。而这些东西为什么能吸引你?因为它们存在着闪光点。
同样,对待一个事件或一个问题,找到矛盾的节点,就找到了突破口。
⑦6W2H模型:
这是一种通用思考决策方法,在职场和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
6W2H标准化决策评价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 确定目标(which)
- 分析原因(why)
- 目标功能(what)
- 场地在哪(where)
- 什么时间(when)
- 谁来实施(who)
- 如何提高效率(how to do)
- 性价比如何(how much)
分析一件事情,可以从以上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并从中选择路径来实现目标。
在海量的碎片化信息面前,我们要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如何使自己的思维越来越结构化?
只要从最简单的练习开始就行:
快思考、慢思考,左手握右手;
表达时,二八法则要记牢,八分事实加上二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