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观察和观察结果的探讨


对观察和观察结果的探讨
喻建国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做出判断,这是现代科学办事的流程。最近我在上海的三家三甲医院住过院,医师们都是按照这一流程来进行诊断的。现在病员来到医院就诊,首先就是按照医师的规定,去做各种需要的检测,现在医院的检测手段很多,心电图,B超,CT, 增强CT, PET-CT,等等。检测手段是显示数据的来源创造者。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重要的启示,以后说话千万别信口开河,别以某一个例子、现象或事实来做出一般性的判断,只要这么做就会闹出天大的笑话。
在网上有很多自媒体,他们的爆料都是个别特例,有些人就信以为是一般的规律,被人误导了。个别特例绝不是一般规律,只是一个孤零零的现象。在媒体上传言播说的人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和道德,否则实在是非常缺德的。而在现实自媒体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缺德者,把一个个孤零零的现象推演为一般规律,误导别人去防范,去跟风,去暴躁,去暴追,结果导致自身干裂、全输、排异。
现在手机人人在手,看到一个特别的现象立刻就可以迅速拍下,并向外界传输,因此人们现在接受特殊的个别现象的机会很多,当我们接受一些特殊现象时,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这是特殊现象,不是一般现象,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一般现象,否则对自己的误导将是十分可怕的。
对于一个社会的观察,也要看统计的大数据,不要看到一个现象就以为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以前看大数据很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现在就比较两样了,大数据的透明度有很大提高,大数据的提供源和证明源也比较开阔。看一个国家也要看统计的大数据,要看这个国家的经济大数据,军事实力大数据,应灾实力大数据,医药救治实力大数据,教育普及以及高质教育的实力大数据,社会生活运转舒适度的等级大数据,……
对于任何一个存在的观察,都需要获得详尽的数据,没有详尽的数据,判断都将是错误的。判断还将涉及判断者的立场,不同立场的判断也将完全不一样。
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以及相应所抱的态度,是处在某一地点位置看某一个存在,角度的差别在这里显得十分明显。
人们的思想行为总是有一定立场的,不管是自觉的立场,还是不自觉的自发的立场。立场问题,来自我们认识事物时的价值评价体系,该体系总是站在一定人们的利害角度。因此,立场,就是一定人们看问题、想事情、做事情时的利益目标人群。你在想和做的事是为了哪些人们的利益好处,你就是站在了那些人们的立场上。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评价情意是不同的。所谓树立自觉的正确的立场,就是要树立自身立场、自身家庭立场、自身所处群体立场、自身民族立场或是自身国家立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