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
刘纯银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加强城市修补,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途径,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活动广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游憩场所,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截至2019年11月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承担的2019年新建10处休闲公园、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的市级民生实事任务已全面完成。(7月4日《人民日报》)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对城市里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毫无疑问,口袋公园的建设,其主要是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其犹如填充“毛细血管”,将补短板与惠民生结合起来。让人高兴的看到: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都流行建起了口袋公园。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曾经的空地和“社区边角料”摇身一变,成了家门口高颜值的口袋公园。
众所周知:一座城市建设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城市中口袋公园多起来固然是件令人欣喜的事,但要其长久地真正成为“小而美”的高品质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不仅要建多建好,后期更要管好。因为口袋公园的设计是否符合人们的习惯,设施是否足够便民,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是否到位,都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口袋公园虽小,但养护难度并不小。因为口袋公园为人们提供了小巧、精致的景观,吸引着人们驻足停留。但是人一多,活动时间一长,也给环境的整洁、卫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正如一位环卫工人所说:“口袋公园多集中在闹市区,人流量大,易产生生活垃圾。作为街区亮点,口袋公园更需精心养护。” 然而,据媒体报道:当前口袋公园的卫生状况参差不齐,这既与当初的公园设计建设及公共垃圾收集容器配备情况有关,也与后期维护管理没有跟上有关。
殊不知,口袋公园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为把“口袋公园”建成精品、管成精品,真正打造成城市街头的“点睛之笔”,笔者建议:一是要在规划设计下功夫,多从园林园艺的角度来考虑,从便民性的角度来设计,真正达到公园不仅要美观好看,更要实用耐用。同时尽量选取低维护成本的植物,少用草坪色块,减少踩踏发生。二是在加强后期维护管理上功夫,在不断推进绿化养护市场化的基础上,发挥当地居民力量,如组建口袋公园管理维护志愿队,推行“园长制”,制定奖惩规章,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还可以鼓励热心市民可认养口袋公园植物,管好健身器材,形成共管共治的氛围。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开展持续的宣传教育,让居民主动去珍爱这些为城市带来生机的口袋公园。
总之,口袋公园建管,不仅见证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也见证了公共服务的品质越来越高,同时也能见证一个城市市民的综合素养。期待有更多的城市管理者不仅要把口袋公园建设好更要管理好。